乡野种田小扎 第55节(1 / 2)

加入书签

关了文章,林敬松随意扒拉一下自己的朋友圈,再点开几个羊城大公众号,各种粥店的软文层出不穷,有的是直接赞美,有的是跟上面一样侧面衬托。

如果说之前在网上各种撕是对准了年轻一代的痛点,那么这次营销却是把目光对准了钱包丰裕又为食品安全问题深深担忧侧目的中老年人身上。

关闭手机,关掉台灯,林敬松躺在床上闭眼睡觉。

黑暗中,他深深吐出一口气——这个魏巍简直就是个营销天才!

这样波澜起伏、连绵不断的造势,狠狠抓着各方面人群的痒点挠,铺天盖地无死角的换着花样宣传,谁能受得了?

这下,不管是年轻人群、还是中老年人,或者是各种流量平台,孙主任的粥店是真真正正火了起来,甚至火势蔓延到临近的城市。

至于为什么林敬松这么笃定这次又是营销?

现在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如果不是有心人引导,怎么可能有这么浩大的声势就算是粥店再优秀,也绝不可能这样一浪接着一浪的把粥店往风口浪尖上推。

林敬松不禁想起了一句话: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猪都能起飞!

粥店当然不是猪,孙主任也当真是个厉害的人物,能让魏巍这样绞尽脑汁的给他们做宣传,当中要付出的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林敬松想起了孙主任那次在电话里,要通过自己去联系魏巍的事儿。

当时魏巍就在电话里挑明了,孙主任这个举动是要他欠魏巍一个人情。而魏巍借着孙主任大发一笔,又何不是自己也欠孙主任一个人情?

关系有点绕,林敬松躺在床上默默的捋,最后深叹一口气:这个女人不简单啊!

自己为什么要欠孙主任一个人情?不过就是方便他在这边进货而已……

直到这个时候,林敬松才恍然大悟,当初孙主任怕

不就是打定了主意,要趁着被黑的一波节奏营销自家粥店么?当中各方面算计得当真是妥妥帖帖。

虽说林敬松自己也在当中被利用了,可他却丝毫都提不起一点怨怼感。

毕竟出货权最终还是在自己手上,孙主任此举不过是想加重他们一方在自己心中地位,而被捧高的林敬松随意就给了魏巍一个人情。

林敬松想起了上次魏巍帮自己洗白的事儿了。

第二天,林敬松就接到魏巍的电话,他告诉林敬松,他把欠条撕了,并且再三告诉林敬松千万不要还他钱。

林敬松:“……”

“老哥,亏得你给我介绍的客户,真特么的大客户,一单子下来我赚了几个月的钱啊!”魏巍有些激动:“我好久都接这么大单子了,相比之下你那个简直就是毛毛雨。

况且不止是提成,还有公司的奖励,这次我们公司这翻大动作下去,可是把名头旗号都树起来了,连着接了好几个单呐!”

林敬松只想问一句话:“你把欠条撕了,你家媳妇把你撕了没?”

魏巍哈哈的笑,道:“她打扫卫生肯定是看见了,没吭声儿就是她懒得管呗。”

既然都这样了,林敬松也懒得再多费口舌,便道:“那我就不跟你客气哈!”

魏巍“嗨”的一声:“你现在不就跟我客气么?”

……

这天,林敬松打开邮箱,收到了不少邮件,发信人是之前奥莉薇给他介绍的那些农学方面的研究者,大多是一个主题,先赞美一下林敬松的奶酪,接着再表明一个态度,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发邮件问他们。

林敬松还真有些不懂的地方,一点都不客气,给他们发了不少邮件。

隔天那边的邮件就回了过来,有的人讨论问题时会很风趣,举了不少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讲解,还有的比较古板,每讲一个地方都要注明资料来源。

林敬松把邮件都翻来覆去看了,那些注明资料来源的点儿他还专门记录下来,随时有空就翻着看看。

只是有不少知识都是有国界限制的,林敬松只能求助于奥莉薇,她倒是慷慨相助,帮着林敬松找到不少相关资料,当然她这次也很明确的告诉林敬松:上次你寄过来的奶酪我给亲朋好友分了不少,没吃几天就要见底儿了。

林敬松非常痛快地在第三天又发了过去整整三十斤的大包裹。

他一直研究到下一批西瓜的大成熟时,这次村里不少人都学精了,不少人都找到了林敬松家门口报名。

葛大爷忙着他地里的西瓜,林敬松这次又挑选了两人来,仍然没有赵二伯,他有些不高兴。

只是林敬松也没功夫理他,这批西瓜连着上批还有些生的一起成熟,数量相当不少,刘东那边又催得急,林敬松便先让他的货车开来。

一来倒是正好送来了六个壮劳力,估计也是那边的意思,两拨人马在枣庄翠山脚下奋斗着。

好歹来人了啊,林敬松也不好不招待,便上山准备抓两只野鸡焖了管饭,既然都管饭了,正好也把村里的人们也一并做了。

老人一听林敬松的打算,不用林敬松开口的,一个个的贡献出家里的大铁锅。

赵三伯这次也来帮忙,他手艺最精巧,林敬松便临时把他拉到院子里垒土灶。他还带来了砖头,至于稻草和黄泥,农村到处都是。

土灶垒起来有些麻烦,得拿捏好尺寸,要不然不利于火势的聚拢,分散的火力度不够,费柴不说还不好把饭焖熟。

赵三伯在山上玩泥巴,林敬松则上山准备搞两只野鸡来。

虽说他手上拿着叉

子,不过他其实没打算用的,一个口哨响起。

这几日山上没来生人,大猫又喜欢跟在林敬松的身边看他摆弄山上的花花草草了,林敬松也乐得身边跟这么一个保镖,有这位在他可不止是把目光放在了翠山上,还经常往更深的几个山头翻去。

按着林敬松的研究,他发现原本是深山里面的植株是最好的,不仅仅是从精神方面去观察。

刘东口中所说的那个研究团队,可以观察到不同情况下生长的植株分子,但林敬松这边的研究器材着实没有那么精密,但是既然他已经知道了大致的原因,也不妨碍他通过观察药材的药性来判断几个山头植株的状态。

林敬松通过蒲公英这样最常见的草药进行分析,发现在之前还是更深的山林里的蒲公英药性更好,而渐渐的翠山上的蒲公英药性竟然在一点点的增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