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逃妻 第148节(2 / 2)

加入书签

纤秀只自己悄悄地进宫了一趟,询问着明帝略清醒的时候,把府里的事向皇帝启奏了,但半个“毒”字也不曾提,只说太子因自责后悔,伤心病倒了而已。

明帝大概精神欠佳,也未多问,只交代让她不要操劳,好生保养身体。

纤秀出了宫,略松了口气,眼前阴云密布,似将有雨。

但想到东宫正在痊愈的李长乐,又摸了摸肚子,似能感觉那小家伙还妥妥地呆在那里,纤秀心里,却反比往日更觉着轻松。

她知道锦宜定然担心自己这边的事,早在她出门前,就派了个心腹往毅国公府报了信。

只说太子病倒,太医看过了并无大碍。倒是桓素舸,大概是吃了不相应的东西,竟不幸离世,如今一切都仍在掌握,让锦宜不必慌张担心。

锦宜也派了人到东宫,传她的话,多事之日,让纤秀仔细身子要紧。

两人虽不曾照面,彼此的心意却是相通的。

只不过另有件事,因桓素舸之死,桓府大夫人跑来东宫哭闹,说女儿不明不白死在了府里,必要有人给偿命的。

对此,纤秀倒是早有提防,只叫内府司跟大理寺的人来跟大夫人说。

那差官道:“事发后,太子妃便叫人去报了官,因事关皇家,所以不可对外张扬。我们都验明仔细,三姑娘确是给毒死的。”

大夫人惊怒,正要再叫嚷吵闹,内府司的人说道:“且不要忙,当时三姑娘在陪太子殿下饮酒,两个人都中了毒,酒太子殿下如今还在救治,太子妃怀疑是三姑娘毒害太子,叫我们暗中查明呢。”

大夫人想不到李长乐竟也中了毒,一时惊呆。

又听说纤秀怀疑素舸下毒,更加愤然:“这是胡说,怎不说是她下毒!”“她”,自然是指的太子妃纤秀。

差官咳嗽了声:“备酒席的都是伺候院中的人,当时太子妃在房中半分不曾沾手,你这话可要小心,若是诬告,留心性命!”

内府司的人也说:“太子妃因念三姑娘也是桓府的人,所以才不许哄闹,不然一一追究,牵连不小。我劝夫人也偃旗息鼓,不要再节外生枝了。”

大夫人无法接受。

但先前长房的桓泯不知为何竟也给睿王的人拿了去下在狱中,本拜托了二爷桓璟去奔走,谁知二爷偏偏近来出城去了。

只能让自己的长子桓泯出面,但桓泯偏偏向来看不惯自己这个胡作非为的二弟,又因事关睿王,所以竟不肯听大夫人的话,不愿沾这个手。

是以莫大夫人身边竟没了可用奔走之人,她原先还想来求太子,谁知素舸偏偏也出了事,大夫人焦头烂额,痛心绝望,整个人怔然无措。

***

这连日来,因长安事多,八纪跟子邈一直都未曾去翰墨。

子邈在郦家,随着父亲跟哥哥料理郦老太太的后事,八纪则仍寸步不离地跟着锦宜。

丁满在外打探的消息,内阁跟睿王早准了给北疆的粮草军备,而北疆发来的军情却也令人精神一振,说戎人见久攻不下,有渐渐退去的迹象。

长安城的百姓们憋了半年的心情,终于有些松缓下来,又因军情回报,也知道桓玹仍好端端地守在秦关,先前那些流言,竟是别有用心的谣传,居心险恶之极,若是朝廷也听信了这样流言为难桓玹,那可真是自毁长城,愚蠢至极了。

锦宜悬着的心也才放松下来。

渐渐地将近五月,也快到锦宜的生日了。

只不过因为桓玹不在长安,郦老太太又是新丧,且桓府里还有桓素舸的事,便觉着不宜操办。

虽如此,桓老夫人那边儿却还惦记着,早叫宝宁过来跟她知会过,说在五月端午那日,就在毅国公府里跟她过一场家宴生日,也不必请什么客人,只姜老夫人,郦家之人,桓纤秀,以及桓府老夫人跟毛氏等几位。

锦宜见如此盛情,又也知道桓玹这一去半年,老太太心里怕也憋闷坏了,借机略微怡情倒也罢了,便不忍拂逆。

生辰未到,这日纤秀来访,两人入了内室,锦宜问起近来太子的情形。

纤秀说道:“好多了,已经能起身走动。”

锦宜宽慰了数句。见纤秀若有所思,便问她是不是另有心事。

纤秀迟疑:“我这次来的确是另有一件事。姐姐只听听,若觉着不相干,就当我没说过。”

原来先前太子毒发,昏厥了许久,醒来后也精神萎靡,始终的不言不语。

纤秀在榻前时常开解劝慰,百般的温柔体贴,太子到底并非铁石人,渐渐回心转意。

纤秀因怕触及他的痛楚,便不提那天的事,太子也始终没有说起,直到昨日,太子被人扶着,出花园闲步,走了片刻,到底身体大不如从前,便在亭子里坐了。

纤秀陪在身边,此刻已经显怀,动作也格外谨慎缓慢,太子看了半晌,道:“阿秀,你恨我吗?”

纤秀微笑道:“夫妻两个,怎么说这话?”

太子道:“那天,我在宫里被父皇呵斥,又听安乐伯说了素舸的事,我一时……脑中一片空白。”

“殿下别说这些了。”纤秀怕惹他想起此事又伤及身体,忙阻止,“横竖都是过去的了,如今殿下在,还有……我们的孩子,这就已经足够了。”

太子抬手,在纤秀的肚子上轻轻地摸了摸,眼神渐渐变得柔软:“外头的人,常说皇家冷血,没有真情,但有谁知道,我向来挚爱手足同胞,只可惜到现在才知道,也许……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想。阿秀,你是真心对我好的,这孩子……应该也不至于跟我隔阂起来吧?”

纤秀笑道:“殿下说哪里话,你是这孩子的父亲,父子怎会隔阂。”

太子的眼神十分惆怅:“但是我跟父皇,便是十分的疏离冷淡了。”

纤秀的笑容一僵。

太子顿了顿:“这段时间我不理政事,睿王……跟内阁都做的妥当吗?”

纤秀道:“听说诸事皆都妥当,而且北疆也传来捷报了。殿下不必担心。”

“唉……我果然差点鬼迷心窍的误会了桓辅国,差点铸下大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