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后,我依然是公主 第128节(2 / 2)

加入书签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最新评论:

【我就是,眼睛看久了电脑,会流泪,反正只能自己多注意,治也没法治啊,就是我眼睛脆的锅】

【肯定是男主和女主的计谋】

【按爪爪】

-完-

第104章

◎大结局下◎

言谈之间,太上皇成了藩王。

百官自发分成三拨,一拨以平宣侯为首拥护叶家,一拨以辅国将军为首拥护李家,余下的人在观望。

李家上位时以救国自居,从这个角度来看,叶鸿轩仍然是李家的君,但谁也不是傻子,这件事有个大前提,叶家的男嗣死绝了。

李家既已坐上皇位,绝无可能退让,就算李家肯退,叶鸿轩也不可能容得下李家。

两者不能共存,底下的人势必要择主站队,表明立场。

另一方面,好些人是抱着随波追流的心态,谁掌权就为谁效力。

原本李家大权在握,叶鸿轩只能夹起尾巴苟且偷生,当下李霄命悬一线,膝下无子,叶鸿轩趁势复起,局势不明,押对了无功无过,押错了赔上全家,一时间难以抉择。

平宣侯隐晦地游说道:“明王应该知道,怎么做对大商来说才是最好。”对李家来说才是最好。

叶鸿轩的手伸不进皇宫,也掌控不了北大营。

若李家不肯妥协,接下来宫门内外会开战,南大营和北大营会拔刀相向,全城的百姓会受到波及,届时举国都会知道李家虚伪的面具之下隐藏的狼子野心,会把这场祸事的起源归咎于李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李家失了民心,注定要灭亡,现在退让一步,就可避免这场祸事,李家还能留个体面,叶鸿轩也不好赶尽杀绝。

“平宣侯怕是有些误会。”太上皇眼底精光闪烁,唇角浮出笑意,不知是不是周遭人的错觉,他的鬓发变黑了:“平宣侯说得对,吾也觉得让外孙成为皇储有些不妥,他毕竟是明家的孩子,将来还要继承明襄侯府。”

他看向葛舟尧:“念给侯爷听听。”

葛舟尧扬声宣读:“金阳长公主叶静枫,蕙质兰心,温婉淑徳,娴雅端庄,自即任后位,恭顺贤惠,克尽孝忱,母仪天下,现已身怀龙嗣三月有余,为女,封号明珠,为子,立为太子,钦此——”

简单的说就是朕的皇后万般好,她现在怀孕了,生的是女儿封为明珠公主,生的是儿子封为太子。

若生的是儿子这就是一份册立储君的诏书。

百官:“……”

史官“唰唰”记下浓重的一笔,纵观历朝历代就没见过留有悬念的册封诏书,且是针对尚未出世的一国储君。

长久的沉默后,平宣侯用袖摆沾了沾不存在的眼泪,悲痛道:“原来金阳长公主已经怀有身孕了吗?下毒之事定要向南岳讨个说法。”

言下之意叶静枫中了一点墨,这份诏书已经作废了。

闻言,好些臣子流露出诧异,愤怒,惋惜之色,皇嗣终于盼来了,倘若帝后没有中毒,就不会出现眼前这样的局面。

“此言差矣。”太上皇道:“下毒之人并非南岳使者,恰恰相反,是南岳使者发现了毒物,皇上和皇后才能避过一劫,吾尚未出世的孙儿才能避过一劫。”

伴着话音,李霄与叶静枫在众人的注视下相携走入大殿。

同一时间,十几个官员默默转移到投效李家的队伍里。

其一,有李霄在,李家的胜算大增,其二,相比朝阳长公主的儿子,李霄和叶静枫的儿子成为皇储更令人信服。

“参见皇上,皇后娘娘。”以辅国将军为首的一众官员向帝后见礼,一个个面带喜色。

太常寺卿从怀里摸出一卷加封诏书扔到平宣侯脚下,含着满眼泪花面向帝后二人行叩拜之礼:“老臣参见皇上,皇后娘娘。皇上,皇后娘娘,皇嗣平安无事,老臣就是死也能瞑目了。”

从前他只当这是一份安身立命的差事,如今他想投效一位明君,仁主。

加封又如何,周家功勋赫赫,官爵双身,权倾朝野,无过无错,叶家说弃就弃了。

叶鸿轩现在是有求于人,等到他翻身做主,指不定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他不管什么叶家李家,他想要李霄这样的君王。

在他的带头之下,好些官员将加封诏书扔给平宣侯,向帝后表达臣服之心。

这朝堂上本就被李霄大刀阔斧地清理了一遍,余下的除了擅长演戏,别有居心之人,都早已接纳了新朝。

“你们……”平宣侯被散落的诏书围住,无从下脚,略显狼狈之色,目光投向李霄:“李家是想背主吗?”

“本宫是叶氏的嫡公主,皇上是本宫的驸马,本宫的孩儿被立为皇储,将来继任大宝,怎能算是背主。”叶静枫眉尾上挑,幽幽道:“说起来,三皇弟不过是记在我母后名下的庶子。”

叶鸿轩最大的优势是身份,叶静枫站在李家一边,叶鸿轩便失去了这份优势。

平宣侯一改前色,面目阴沉:“殿下言之有理,不过前提是殿下当真能为叶氏延续血脉。”

齐璟与叶静婷的婚事是他一手促成的,是他让女儿苏洮洮拿着与叶静婷相似的手帕向齐璟示好,给叶静婷制造算计他的机会,之后买通叶静婷的侍女煽动叶静婷向叶静枫投绝子药。

他口中的意味再明显不过,李霄双眼透出寒芒,依眼下的局面来看,当是平宣侯暗中与叶鸿轩勾结,策划了那一桩桩事。

刺杀他的双亲,算计他的妻子,妹妹,连未出世的孩儿也不放过。

叶静枫出于母亲的本能手掌覆上小腹:“这么说瑞阳意欲向本宫下绝子药之事,平宣侯要么是知情,要么是共犯,要么是始作俑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