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的人生[快穿] 第391节(2 / 2)
“滚出去!”
夏氏愣住,“可是……”
夏俊楷站起身,沉声道,“再不走,我回京后立即就去衙门状告有人为了一己私欲,换掉新科进士的家书,险些害我妻儿惨死!”
尹昌乐面色不好,“表弟,我是为了你好。”
夏俊楷毫不犹豫,“我已经很好,犯不着你为!”
“滚!”
他身上气势太过骇然,本就理亏的夏家老两口不敢说情。
夏氏还想要再说,尹昌乐拉了她一把,“娘,别说了。”当初换信的时候,他亲自去的驿站。
那时他以为万无一失,男人嘛,都是好色的,贵女养得肤白貌美,难道不比家中的黄脸婆好看?就算是夏俊楷舍不得妻儿,等他回来妻儿已经没了,为了夏家,他不可能不娶妻,既然都是娶,那肯定会娶一门贵女。怎么都能达到目的!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家中居然会失手,林立秋这个女人不止没死,还活得好好的。更想不到的是,夏俊楷居然真舍不得黄脸婆。
此时看他一脸严肃,尹昌乐毫不怀疑他真的会去状告,自然不敢再闹。
送走了尹家人,夏父有些不满,正想说上几句。夏俊楷已经站起身,“我会尽快收拾行李起身,早些入职,早些领俸禄。”
夏父一喜,“那我和你娘的行李……”
夏俊楷抬手打断,“爹,我虽然得入仕途,但品级低微,俸禄不多,若是全家人都接去,肯定养不活,你和娘留在家中,我会让人给你们送银子,保你们衣食无忧。”
两人愕然,面面相觑后,夏父急切道,“你是不是怪我了?我是看了你的信……送走立秋确实是我不对,但你姑姑她保证一定照顾好她们,我才撒手的……京城我和你娘都没去过……你原来不是这么说的……你说要让我们过好日子的。”着急之下,已然语无伦次。
周氏也道,“是啊,我们是不对,但也给了立秋五十两银子,她带着孩子出去两个月都可以请人照顾,稳婆都能请最好的……她如今不是好好的?”
立秋好好的?
夏俊楷闭上了眼,确实好好的。但是,他不敢多看她,每看一次,便觉得心里如被刀扎一般,鲜血淋漓地疼痛。心间情绪翻涌,心里空了的地方都往上涌,涌到了喉间堵着,他怕一开口就哭出来。
他默默深呼吸好几次,才缓了些,“我心意已决,接你们去京城的事以后再说。”
第526章 弃妻七
一锤定音!
林立秋刚嫁进来时,夏俊楷还没有功名,这个家是夏父做主,那时候她没孩子,日子其实不好过。后来夏俊楷考中了秀才,渐渐地这个家就是他做主了,林立秋和夏清清的日子也总算是好过了。
那边夫妻俩面面相觑,夏俊楷心里难受,飞快出了门。
夏俊楷出去跑了几天,回来后又开始收拾行李,两个孩子的东西最多,楚云梨自己就收了几套换洗的,夏俊楷的也不多。
周氏又进来看孙子,楚云梨并不拦着,但对他们也没什么好脸色。
向来温顺的儿媳妇变成这样,再加上不能去京城,周氏心里有气,“以后你要好好照顾俊楷,他如今身份不同,要是他遇上合适的人,你可不许妒忌,该纳进门还是要纳进门的。”
自从回家,夏俊楷虽然经常过来看孩子,但一次也没留宿过。都住在书房将就,周氏这话……要是林立秋在这里,只怕要伤心的。
楚云梨不以为意,盘算着被子要不要带,这一路过去很远,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初冬,大人还好,小孩子怕受不住寒气。
见她没反应,周氏觉得她是强撑,轻哼一声,继续道,“清远都两个月大了,俊楷还是不肯和你过夜,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她这是不想好了,故意在这里说这些话让儿媳妇堵心。楚云梨可不愿意受着,嗤笑道,“你想给儿子纳妾?借你几个胆儿,你倒是纳一个回来?”
周氏瞪着她,“你别以为我不敢!”
没劲!
楚云梨扬声道,“子青,你娘你管不管?”
子青是夏俊楷的字。
几息后,夏俊楷出现在门口,“娘,立秋夜里带孩子睡不好,你别吵她。”
周氏气得胸口起伏,“我就不辛苦?你们回来这么久,我当厨娘伺候你们,你们谁念我一句好了?”
楚云梨两人回来前后加起来也才大半个月,这期间前面的七八天都有客人,都是找了镇上的大厨或者村里的妇人来帮忙做饭的。周氏拢共也就做了几天饭菜,这其中夏俊楷留在家中吃的次数并不多。她这是觉得儿媳妇不应该只等着吃呢。
夏俊楷默了下,“我走的时候,会给你们送两个人过来伺候,往后你再不用做饭了。”
周氏并不觉得安慰,一开始她可是想着跟着儿子一起去京城享福的。
其实去京城这一路要是手头不宽裕的话就是受罪,到了京城后也一样,京城中权贵多,夏俊楷那点俸禄,只能够一家温饱而已。
但是,没出去过的人,总是想出去看看的。
周氏气得眼圈通红,夏俊楷沉默了下,“马车已经做好了,我们明天就走。”
又看向屋中的楚云梨,“立秋,要不要帮忙?”
楚云梨摆摆手,“让你娘离开,别在这儿说纳妾之类的话,就是帮我忙了。”
翌日一大早,两架马车就到了夏家门口,外表就是最普通的那种青蓬马车,但其中一架里面铺了厚厚的褥子,还有个钉在一角的小桌,夏俊楷把楚云梨三人的行李放在垫了褥子的马车上,道,“你带着孩子住这里,我自己住后面,要是你累了,我就把孩子抱过去。”
无论夏家老两口如何不舍,天蒙蒙亮的时候,夏俊楷留下来一对三十多岁忠厚老实的夫妻后,坐着马车离开了村中。
还去了县城中跟各位官员辞行,然后去了府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