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请辞(2 / 2)

加入书签

还有农场的建设,上河套平原,就在宁夏贺兰山东南,宁夏人少,用一定的补偿迁徙当地百姓,或者干脆吸收当地的百姓称为农场职工,也不是不行。

可曾一阳不是来和毛主席讨论这些的,他深知一个政府的运作,根本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一点粗知浅见就能够通行无阻。实际上,他是来请辞的,中央决定让他担任红军大学的校长,红军大学主要为培养红军军事干部,一直是一方面军的林总指挥担任。

再说了,林是一个很记仇的人,而曾一阳又是一个想省事,又不愿意到处兼职的懒人。

说白了,即便他当上红军大学的校长,他也不会去学校讲课,部队他要带,河套的农场建设他要操心,军工不是他需要想的,但很多设备也需要他通过德国洋行联系。

事情很多,曾一阳深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忽略了这些事,毕竟和一个学校的校长来比,这些才是大事。

更何况,对于其他人来说,军校校长的职位,是军界中镀金的一个过程,但曾一阳坚信,他并不需要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说说,又要帮什么忙?不过话先说在前头,我这个主席穷的很,也就这屋子里的几箱子书做得了主……”毛主席最清楚曾一阳的性格,是个不空手而归的主,这次一下出撒出去这么多礼,肯定有所图谋。

‘我是那样的人吗?’曾一阳心说道,其实他不过想保住三方面军的炮兵,不过不能明着说,只好忍痛拿出点宝贝大炮,希望中央也能够给他留一部分。

“主要是工作比较多,红军大学的工作我担心兼顾不上。”

主席看重曾一阳不但是因为曾一阳能打仗,而且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作为一方统兵将领的曾一阳,不但全力支持他,还帮他分担了不少困难。李德跟着曾一阳参加北进计划,就是很好的说明。

“红军大学的工作主要是培养军事干部,你只要把在伏龙芝学到的军校管理方法整理出来,具体工作你可以不参加。”主席已经点明,不过是让曾一阳挂职而已。

“老毛,村口热闹的很,又来啥好东西了?”朱总司令高声说着,人在院子外,屋子里的人却听了个真切。

随着老总身后,还跟着周副主席等人,脸上都笑呵呵的,环境变了,红军在会师后变得更强。一方面军的四万人都是老兵,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从组建开始,就一直在打恶仗,打硬仗。都是从血里,火里,滚了不知道多少遍。

只要有足够的兵源,只要三个月,就能组成一支十万人的大军。现在西北根本就不缺兵源,几个军团长看着住的满满当当的补充营,其中不少都是西北各地的老兵,乐的嘴都合不上了。

有来凑热闹的,也有来打秋风的。

曾一阳在人群中,看到了陈赓,黄埔三杰之一,作为新中国大将,其指挥作战能力在黄埔一系中,也是顶尖的人物。

“一阳,我正有事找你。”朱老总一眼看到了躲在门后的曾一阳,紧走两部,就要拉住曾一阳。

“军委准备成立一个炮兵部队,一个骑兵部队,老项去甘肃了,再说了,找他也不顶用。红军中最富的就是你了,想想办法吧!”

“物资清单都给周副主席了,您老找他要去吧!”

中央红军到甘肃的时候,除了穿在身上的破旧军装,一个人连三发子弹都凑不出来。贺老总的兵力最少,武器弹药也不富裕,还是拿出了五十万发子弹,十万斤粮食。

苏联的援助迟迟不来,这几万红军的冬装都还没有着落,粮食的缺口也很大,经费也不足。即便这样,这些从江西一路踏着草鞋走过来的红军,都很满足了,住着宽敞的营房,每天也不用挖野菜充当不足的军粮了。

“一阳,你说的是这些物资。”周副主席手中写满字的白纸上,赫然有这红三方面军的军需红章。显然这些装备武器,粮食等,都是红三方面军一家送来的。

面粉一万袋,共五十万斤,粗粮一百五十万斤;

银元一百五十万;

山炮二十四门,炮弹954发;

军马3000匹;

……

……

步枪五千支,子弹一百万发。

周副主席从黄苏那里拿到了这张物资清单后,就有些担心,不会把三方面军的老底都掏空了,仅仅这些物资,就价值千万。为了红军能练成一片,三方面军不但率先渡江,越过秦岭,打下陕西,然后逼迫甘肃起义,然后控制宁夏。

占的地方很大,但这些都是穷地方,粮食产量也不高,更不用说赋税了。

这三个省,能够养活十五万大军就已经很困难了。不过他想错了一点,西北无法养得起一支大军,是因为无法筹集足够的军费。相对于枪械来说,官兵的军饷才是大头。中央军的士兵,一个月10-12个大洋的军饷,战时双倍。而地方军阀的军饷相对少一点,但士兵也要8-9个大洋一个月的军饷。比方说,十九路军的一个月军饷大概是在八十万,包括伙食采购、武器保养、军装费用、官兵的军饷,一年的军费超过一千万,即便蒋介石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只好拖着不给,或者让他们自筹……

曾一阳会心笑道:“刚来陕西的时候,部队很穷,接收17路军的所有物资,钱也不过200多万的样子,粮食也有限。后来,在西北各地剿匪,才知道,为什么西北这么穷。钱都让土匪抢去了,还有一些和土匪有勾结的大地主的家财被充公后,才宽裕了起来……”

随着曾一阳的解释,几人也释怀。火炮都是缴获关东军的武器,只是炮弹太少,所以才有零有整的。

见主席他们要开会,曾一阳托辞先离开。不过,后面跟着一个人,就是干部团的陈赓。他是来要人的,部队要扩编,干部团扩编成一个师,但是没有合格的兵,他也发愁。

看到曾一阳,觉得希望来了。

三方面军有不少俘虏兵,还有从华北撤回来的抗日同盟军需要整编,兵有的是,干部不多。

正好想个法子要几千兵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