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不正宗 第340节(1 / 2)
“去疾,你还在这里呢?正好,随我一同去早朝吧。”
王弃路过了御书房,就看到了刚通宵处理完政务又和丙纪一番对答之后的去疾。
去疾那年轻还显得青涩的面容上立刻闪过一丝苦涩……他为何还会在此,你心里就不能有点逼数吗?
难怪那些外朝大臣们最喜欢皇帝当甩手掌柜让他这个太子来监国了……他现在也分外期待那种时刻,简直和放假一样。
不过最近难得和王弃有这么同行的时候,去疾也是大着胆子问了刚才一样的问题:“叔父为何要放任关东反王收拾兵力安然撤回呢?”
对于这个问题,王弃想也没想地就答道:“那是因为当时我们已经有了六万俘虏,若是再多来一些,光靠关中地区可就撑不下去了。”
“干脆让那些反王把自己的人都带回去,别来我这蹭饭吃浪费军粮。”
这答案着实是超出了去疾的预料,他压根就没想到王弃的想法竟然如此地‘接地气’……只是单纯的当时军粮不够吃……
去疾略略有些无语地说:“可是叔父,就算这样你也可以将对方先击溃啊,只是少抓俘虏罢了……”
王弃点点头道:“是啊,这是很简单,可我不想来年派兵来收复失地的时候,得到的只是一片被兵灾肆虐过后的焦土。”
“原本我大彭,现在应当是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啊。”
去疾这才是被震慑住了……他忽然间领略到了什么一种真正的皇者之心。
比起丙纪说的那种所谓攻心伐谋,其实王弃更在意的是地方百姓是否会被乱军所害!
各方反王是逃得狼狈了一些,可是这样一来他们也会收束自己的军队加紧赶路,而不是留下来祸害地方。
去疾忽然觉得眼前的叔父无比高大了起来,他在这一刻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事情……
叔侄两没有再多说什么,他们一同来到了上朝的前殿,先后落座之后让文武百官参拜。
去疾渐渐地领悟了王弃的想法,也有了自己的成长,所以这一天在朝堂上与衮衮诸公讨论政务时,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一条政令下去是否会扰民……
开始对普通百姓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与耐心,这也是与他之前的作风完全不同的。
他其实本就成长于民间,对于民间之事有很深刻的理解。
只是先前他在衮衮诸公面前终究有所胆怯,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所表现……但这一刻,他变了,也让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们感受到了他的变化。
丙纪见此情形忍不住含笑抚须,他认为这样的太子距离他理想中的圣君又更进了一步。
而其他大臣则是纷纷对去疾刮目相看,因为他们注意到太子这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立场……这很了不得,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政治上成熟的开始。
“父皇,儿臣以为如今大彭的法令对于那些属吏来说太过苛刻了,稍有犯错便是要下狱处置……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去疾竟然还一咬牙,提出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条建议。
王弃一个恍惚,仿佛又看到了郡邸狱中那个被犯妇抚养、由罪吏教导的孩子……
他不由得看向了丙纪,就发现丙纪也是一脸惊叹地看了过来。
万一忽然‘哈哈’大笑道:“太子能有此见自然是极好的,既然这事是你提出来的,那朕便让你与廷尉一同重新制定这条律令如何?”
去疾立刻答道:“多谢父皇成全。”
众臣都是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们注意到,这是皇帝要让太子真正涉足核心政务了。
这才多久?
这种培养力度,怎么看都不像是对‘过渡品’的态度。
他们这才意识到当今天子陆颀恐怕是认真的了……可是群臣再看太子身边的属官……好家伙,不声不响的,储君身边已经有了一个不起眼但很可靠的小团体了。
王弃注意到这些官员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去疾身边的位置……他觉得可不能让他们这么闲下来了胡思乱想。
所以他干脆利落地抛出了一条在当时绝对是属于惊雷的政令……
开设科举,来年开春就开第一科,为国选良才!
群臣直接惊呆了,这种开创性的政令让他们一时间毫无头绪。
当时就有人要反对,可是还没等众臣说什么的,王弃就已经颁布了第二道政令……
成立‘国书坊’,刊印石渠阁中经典藏书发布天下,天下学子皆可由此购买经史学习。
而隐藏在这两道政令之后的,则是林触奉命以内库之银钱建立了多座造纸坊,直接批量制造物美价廉的白纸,以为这两道政令的执行提供物质基础……顺便也充实一下王弃的内库。
这种突如其来的政令肯定是迎来了群臣的反对……主要是他们都没想明白这样的政令是否对朝廷有利,所以不想这么急着做决定,想要让皇帝暂且押后再说。
可是吧……王弃将‘国书坊’的事务直接交给了陈昀去办。
陈昀没有拒绝……士为知己者死,他已经不会再对王弃的指令有任何的迟疑了……甚至也因此,他以相国之尊替王弃抵挡掉了太多的反对意见,让这件事情得以被立刻执行了下去。
很显然,陈昀已经成为了王弃掌控朝廷的一件绝佳工具……这么出色的工具人,他可不舍得随便丢弃。
王弃当然知道科举改革会有多大阻力,可也正是因此他想要在给去疾先打好基础……而且当前的情况,还是实行科举制的绝佳机会呢。
第三百八十八章 公输依智的道路
与王弃强推的科举制比起来,去疾要推行的吏法修改简直不值一提。
也因此他能够躲在王弃的背后自己安安心心地做他想做的事情。
至于那科举制……王弃觉得,现在是最适合推行的了。
当此之时,世家学阀还未兴起,人心尚且单纯,依然有人会石渠阁献书……也即是,那种知识垄断的概念尚未彻底形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