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归来(2 / 2)

加入书签

冯氏过来后,先是给亡者上了香,又问候了虎伯父子一路辛苦,然后顺嘴问了一句吴少英何在,得知他去了知府衙门报到,也就不提了。她吩咐人将关蓉娘的灵柩照看好,该备的东西备齐全了,剩下了也就是挑个吉日下葬了。因为马上就是腊月,定会有许多事情要忙,如果想赶在除夕祭礼之前下葬,最好趁早定吉日。

秦柏却是早已请人看过吉日了,腊月上旬中旬都有好日子,只需要从中挑一个合适的就行。冯氏闻言便也爽快地把事情包揽下来,说她会筹备妥当的,六房只需要到日子来人就可以了。

冯氏为人颇为能干,而且不象小黄氏那么虚,有一句是一句。她说了会办妥当,旁人就完全可以放心。

秦柏一家回到六房祖宅坐下,先让虎伯父子去梳洗吃饭,再把人叫来问起米脂一行的详细经过。牛氏本来还想把秦含真给打发走的,觉得小孩子家不适合听外祖家的种种奇葩表现。秦含真却坚持留了下来:“好不好的,总要让我心里有数才行。那总是我母亲的亲娘亲哥家呢。”

秦柏也道:“就让含真留下来吧。她如今也大了,不必象小时候那样忌讳。”牛氏这才罢了,但谦哥儿是绝对不可能在场旁听的,赵陌是外人,自然更是早早就避开了。

虎伯便开始详细叙述他们这一次回米脂移棺的经过。

关家母女哭着闹着不肯让秦家人将关蓉娘的棺木移走,还骂了秦家与虎伯父子许多话,说秦家欺负他们关家孤儿寡母。这等没道理的话,虎伯当时听了都生气了。幸好县中村中知情的人都明白事理,知道秦家做的事合情合理,不移棺反而对关蓉娘没好处,反过来劝说关老太太。关老太太只是不听,关大舅夫妻俩上前劝说,还被她骂了回来。尤其是关舅母,挨了婆婆几句难听的话,气得差点儿带着儿子回了娘家,也是关大舅给拼命劝住的。

后来吴少英在吴堡祭拜过先人,该办的事也办完了,赶到米脂来帮忙时,见事情闹得这般,便亲自去劝他姨母关老太太了。

也不知道他与关老太太关起门来都说了些什么,重新开门之后,两人都哭肿了双眼。关老太太也终于松了口,说移棺可以,她女儿是秦家妇,死后自然要进秦家坟的,女婿秦平日后便是再娶填房,也需得在她女儿牌位前行跪礼。

不过,她实在舍不得从此跟女儿分开,想要日后见女儿也方便些,因此便向虎伯提了亲求,希望他们移棺时,能顺便把关大舅一家也带过去。她儿子还年轻,孙子也小,留在米脂县也不过就是个教书先生,没什么出息,若是进了京城,还能见见世面。再者,秦平还年轻,又没有儿子,如今也是侯府的公子了,将来肯定要再娶的。侯府公子再娶,这填房也不知道是什么官家的小姐,未必能容得下前房留下的女儿。关老太太担心秦含真这个外孙女将来会受委屈,如果关大舅能到京城去,但凡能混出个头来,也能给秦含真撑个腰了,省得叫后头娶的以为她没有亲娘护着,没有外家照看,就可以随便欺负了。

虎伯对这种要求真是觉得啼笑皆非。一来他们移棺,是要把关蓉娘的灵柩送到江宁老家下葬的,关大舅跟着去,也是在江宁,并不是在京城;二来,关大舅在米脂靠着亡父遗泽,还能做个教书先生,又有家有业,日子即使说不上十分富裕,也是吃穿不愁的。况且秦家即使主人不回来了,也依然有产业在本地,米脂县上下看在秦柏的面上,多少会对关家照应些,不会让他们受苦。一旦上了京城,以关大舅的本事,又能如何立足?便是要开个学堂收几个蒙童,人家说不定还要嫌弃他没有功名呢。到头来还不是要靠永嘉侯府接济?又谈何给秦含真撑腰呢?

秦含真虽然没有了母亲,但若是将来的后娘要欺负她,还有亲祖父母在呢,亲爹也是明白人,用不着自身还要依靠侯府才能在京城立足的舅家撑腰。

更何况……

虎伯对秦柏道:“我瞧亲家太太那意思,虽说提的只是舅爷一家三口上京,可事实上她只有这一个儿子,她年纪也大了,女儿迟早要嫁出去的,舅爷总不可能丢下老娘不管呀?到头来,还是要一家老小一块儿上京城去。这还罢了,最要紧的是关家二姑娘,她如今还在守着孝,不方便说亲事,可听她说话的语气,似乎也想着要在京中嫁人,而且对吴少爷还没有死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