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彼月而食(1 / 2)
魏朝武德九年(公元33年),同时也是刘秀所建“东汉”建武九年的腊月。
东汉的“临时行在”江都城便是后世扬州市,但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的江都不但临江,距离大海也没那么远。只要出城去往东十多里,便能望见满是滩涂和礁石的海岸线。
正值腊月中旬,海边的森森万木僵立于寒夜,月亮从海上升起时,彷如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它照亮了这片寂寥的沙滩,也映得江都城上空,天色绀滑凝固不流,冰光交贯群星失色。
然而等到月亮升至中空时,却有怪事发生:灿烂如银盘的圆月,却仿佛被天神的大斧斫中,边角有了些诡异的缺失。
最初人们以为是云层遮蔽,但这天上晴空万里,哪有什么乌云!进而那缺口慢慢变大,蔓延半月,仿佛被巨兽咬住!怪物的尖牙利爪撕扯可怜的月亮,摧环破璧,眼看就要将其食尽!
这便是江都宫室中,刘秀被天官匆匆唤醒后,看到的景象。
月亮已经被天空中不可名状的怪兽吞没泰半,天色变得漆黑仿若煤炱,似乎再不采取行动,月亮就要磨踪灭迹,须臾间永远消失!
好在刘秀的小朝廷已经经历过一次类似的事了:建武七年(公元31年)三月份的最后一天,先后发生了日食、月食,可比这次还要严重,吃一堑长一智,刘秀这次可不会那么慌了。
刘秀立刻对掌管祭祀、天文五行的国师强华下令:“速诏王鼓,令群臣入宫,随朕一同救月!”
这是强华在《周礼》上找到的记载:“救日月,则诏王鼓。”就是说当日食或者月食发生后,要由天子亲自击鼓,以驱逐吞食月亮的怪物。
不多时,宫中官吏悉数到场,除了有公务在身的堂司官员以外,其余人均要参加救护仪式,他们匆匆换上素服,仿若戴孝,接着聚集到天坛处。
刘秀已经穿戴礼服,完成了避正殿、上香、行三跪九叩救护礼等程序,接着亲自击鼓,一时间江都行在热闹非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帝彻夜笙歌呢!
光敲鼓还不够,眼看月亮已被完全吞没,四周仿佛一片惨暗,刘秀将鼓椎交给匆匆入宫的大司徒,他自己则换了一身戎服,接过了一根箭矢。
这可不是普通箭矢,而是“恒矢”,《周礼》记载过如何挽救日月灾变:“救日以枉矢,救月以恒矢……”。特制的恒矢前后重量均衡,射出以后箭行平稳,射程较远,上回闹日食月食的时候,刘秀亲自跑去江都“高庙”里,请高皇帝开过光的,虽然时隔两年,但应该还灵验。
刘秀也是行伍出身,老本领没丢,持彤弓抽箭拉弦一气呵成,转头西北方向,瞄准几乎被吞没,只剩下可怜一圈光芒的月亮,松开了手,任由恒矢直飞天际!
而宫内外的钟鼓,也一下子变得更大:原来是江都城中的百姓被惊醒后,纷传天狗要吃掉月亮,也加入了“救月亮”的行列中,不论男女老幼皆敲锣打鼓,没有的就砸瓦片,至于当街跪拜哭嚎希望月亮回来的也不在少数。
最可怜的就是城里的女子了,爱美的她们,只要不太贫贱的,多少都能置办铜鉴,也不知是谁传的消息:“击鉴可以救月。”于是在丈夫、父亲的呵斥下,只能心疼地交出爱物,看着那好好的青铜镜,被重重抛向月亮,又在半空堪堪落下来,在砖上砸出了好清脆的金石之音!
为了救月亮,全城君臣百姓,都豁出去了!
说来也神奇,就在刘秀射出恒矢后,月食居然开始逆转!仿佛是暗夜中的不知名怪物中了圣天子的箭,吃痛之下,悻悻吐出月亮。
又过了一刻钟后,月亮恢复了原状,依旧挂于穹碧之上,光彩丝毫未因差点落入怪物腹中而减少,继续照耀万里,洒下一片寒冷的白光。
依然持着弓矢的刘秀,这才暗暗松了口气,而强华与匆匆入宫的汉臣们,已经开始了马屁模式:
“陛下亲捶天鼓鸣珰琅,弧矢引满射天狼!”
“然也,恒矢蛇行,使天狗血流滂滂,眊目森张,吃痛而去,赎我父母之光。”
“然也,明月能够继续照下大汉万方疆士,万古不瞽,实乃陛下之功德也!”
好家伙,一时间,刘秀都能和后羿肩比肩,成为挽救世界的大英雄了。
然而刘秀却没这么乐观,反肃然对群臣说道:“诗云,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日月告凶,不用其行。继建武七年不见日月后,又发生月食,国师,此何兆也?”
强华一时间有些不好直说,缄默了片刻,从《诗经》《春秋》里古人的态度就知道,月食不是好现象,而到了大儒董仲舒开创天人感应学说后,月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后宫!
按照天人合一的理论,太阳象征着人主之君,即“日为阳精,人君之象”。与太阳相对的月亮,则为“太阴之精”,于后宫来说,月亮代表皇后,于朝廷而言,月亮又代表大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