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冬去一百一十一(1 / 2)
果然人心隔肚皮,两家人说不了一家话。
而这一切的起因,都不过是父皇的一句话。
那日,他下了朝,忽而对太子悠悠问道:“老九想必要顺势拿下高昌。太子多年未经沙场,不知尚能战否?”
那语气平和,可太子却被惊起一身冷汗。
他常年服侍在父皇身边,深知他向来不说废话。许多话,他说的时候漫不经心,却实则用意颇深。一句尚能战否,就是对他身为一国储君最直接的质疑。
于是,太子急了。他慷慨陈词,对父皇发誓要拿下高昌。不仅要拿下高昌,还要拿下西域诸国,为父皇开疆拓土,威加四海。
说罢之后,父皇眼中神采奕奕。
太子知道,自己是非去西北不可了。
父皇是枭雄、是霸主,有凌驾于一切之上的野心和决心。只是登基之后,国事缠身,他离不开京城。而那众多的儿子里面,谁能为他实现这一切,谁就是他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他还知道,自己不过是占了个嫡长子的名头才当上了太子。父皇从不为礼法左右,只要他动心,随时可以将这太子换掉。
而当下这许多皇子之中,战功最为显赫,最有名望的,非裴渊莫属。
他要保住储君的位置,就不能给裴渊任何机会。
彼时,裴渊已经打赢两关之战,挥师西出即可直达高昌。太子想取而代之,却已经来不及调兵。但庆幸的是,老八裴瑾正驰援玉门关,而且有五万人马。
太子兴奋不已,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但他知道老八是精明人,于公于私都不会拱手相让,于是,他唯有求助于父皇。
父皇诧异,随即笑道:“你八弟和九弟乃西北封疆大吏,日后若与你离心,谁替你守河西和朔方?”
太子早知他会这么问,于是正色道:“儿臣乃一国储君,唯有亲征,才可雄振声威,教四方臣服。儿臣所为,是为长久考量,八弟九弟皆明理之人,以大局为重,想来不会反对。即便他们不明白,我朝将才济济,总有人愿意替父皇和儿臣守好河西和朔方。”
父皇沉吟片刻,道:“你有如此见地,朕心甚慰。既然想好了,便放手去做,朕亦可便助你一臂之力。”
太子心中一喜,却听父皇继续道:“不过,朕也只可助你一臂之力,其余之事,你须好自为之。”
太子携众人随裴渊返回玉门关门,一路上脑子里都是这番话。
——“……你须好自为之。”
父皇的意思再明确不过。这番亲征,说白了,最大的困难不在高昌,而在于他能否压制住裴瑾和裴渊。如果成事,自是皆大欢喜;而如果失败,父皇不会回护。
太子比裴渊更加知道,此行不能空手而归。
他举目眺望,仿佛看到洋洋洒洒的雪尘后,玉门关雄浑的西大门横卧在荒野上,那里仿佛是地狱的入冥灯,是饕餮的血盆大口,教他颤抖和惊恐。
他知道走进去会面对什么。
裴渊敢跟他一战,便是没有将他这未来储君放在眼里。
他也不会侮辱他,相反,说不定还会让他十分体面。但每一个人都知道,他贵为太子,其实不过是裴渊的手下败将,只要知道了这场战事的底细,就没有人会拿他当一回事。
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在朝廷。
裴渊光明正大地缴了他的械,而后,会恭恭敬敬地送他回朝,迎接他的是御史台和那些看他不顺眼的朝臣们明里暗里的奚落,这耻辱,将伴他终生。日后再起战事,朝臣将在搬出“佑德七年,殿下仓促出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