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第26节(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吴主任觉得说:“唯分数论,我看也不大妥。”

禾儿实诚道:“可招生就看成绩啊。”

好成绩,意味着好学校,将来的工作有保障。

说功利些,除开少数人着实有学术上的大志向,大家也都是为柴米油盐在努力,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

禾儿举例说:“我有位大学同学,毕业后回到县里工作。他们那儿有高中,高一到高三只有六十个学生,数学老师也教物理,语文老师也教英语。财政困难,民办老师都难招,分配老师更不要想。去年我捐助了一大批考卷过去,只等看今年的成绩。”

这位同学,指的就是杜鹃。

他们县本来是不用办高中的,可惜市里也是贫困市,高中招生有限,录取率比高考还低,县里不办,那就一年到头出不了两个高中生了,哪能行啊。

可就是办,条件都很简陋,连油印考卷都不要想,考试是发张白纸下去,老师在黑板上写题目,学生一边抄一边写。

禾儿去年索性把培训班的材料都寄一份过去,就是想知道,这些对于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到底有多少意义。

只等着今年的考试结果。

再过一个月,就能出来了。

吴主任推推眼镜说:“到时候你把成绩寄往我办公室一份。”

后头的话倒没有什么,但已经够禾儿高兴的了。

她有好消息,高明也有。

本次会议着重讨论了进出口贸易的部分,关于外汇民间汇款、汇率管理等金融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点,尤其是深圳那边几个大动作,更是引人侧目。

高明就希望能在全国推行,哪怕是沪市示范性开展也可以,也沾点的特区的好处。

况且他们做进出口的实际困难也很多,批外汇的程序繁琐到一般人干不了这个,他要不是搭上翟家,公司发展也没有这么快,眼看管制上有希望放松政策,是大力游说,难得火力全开,谁提出反对意见就辩驳回去,倒叫那些觉得他是闷葫芦的人另眼相看。

当然,这些都只是讨论阶段,之后所有内容由会议委员会整理出来,交到首都去,具体政策实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已经算是很好的一步,这几天可没白来。

禾儿他们把老师送上归程的车,两个人对看一眼,心里都有默契。

接下来,总算可以好好玩了。

第27章 晚归(禾儿) 第一更

莫如山本来就是避暑胜地, 六月里头正适合旅游。

沿着山走,到处是遗迹。

诗文、石刻到处有,大概因为都在高处, 早年没遭到太多破坏, 这两年各地又都在开发景点, 重新上过漆, 红得鲜明, 一眼就看得到字。

仔细辨明, 还是能看懂其实意思。

禾儿走着走着说:“古人兴起就吟诗作赋, 咱们只会‘哇哇’叫。”

高处说“好高啊”, 看到花说“好漂亮啊”,辞藻匮乏。

高明还不如她会写毛笔字,很多字都不太认得,感慨道:“传统的东西, 到我们这一代很多就消失了。”

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现在都是西洋的东西当道,钢琴、芭蕾的, 像苗苗一样学国画还不少, 禾儿这样学过武生的, 就是稀罕得很。

她当初是迷上武侠小说, 觉得有意思才学的,虽然是每天上课, 不像人家要早晚练功,但打下的底子和她爸的教导,已经很够用了。

起码现在一个人在外面, 父母不至于太担心。

毕竟这年头,多少人在外头做生意没了命,杀人越货是常发生的事, 犯人不好找,无头案太多。

禾儿点头道:“中国人的东西比较好。”

别的不说,就京剧那个味道,听别的都不够意思。

她还张罗开来说:“以后我们有孩子,可以跟着小姨学画画。”

高明对所有和将来有关的事,都满怀憧憬,跟着说:“行啊,也学学琵琶。”

禾儿就是不太能静下心,摇摇头说:“那很辛苦的。”

好似现在就有个孩子一样,过早的担忧起来。

高明心里好笑又高兴,说:“嗯,太辛苦也不好。”

禾儿又要唱反调,说:“人还是要靠自己,不努力怎么行。”

怎么说,她都是有道理的。

高明不争辩,含笑点头,心想她这样疼苗苗,该叫用功也是舍得的。

忍不住夸道:“你一定是个好妈妈。”

禾儿骄傲得很,她觉得做父母是最不容易的事情,自己未必有把握,即使是她妈,好像也不是一开始就做得好的。

不是功课,可以慢慢学,生下来就是一场硬仗。

她胆怵道:“还是晚点要小孩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