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假千金后科举 第83节(1 / 2)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唐文盛很聪明,竟然能在镇南主街开一间茶楼,更重要的是生意还不错。

顺着吴飞提供的线索,顾瑾玉直接派人查封了茶楼,从里面搜出来了大量的白银,应该是还没来得及上供。

搜获了一批白银,顾瑾玉也顺势给属官们发放了半年的俸禄。这几天府衙的人都是一幅喜气洋洋的模样,就连常年不苟言笑的郑顺也是逢人就笑,吓得一众手下乖得和鹌鹑一样。

回到府衙,大力已经把内院收拾的差不多了,虽然还有些仓促,但和之前相必已经好很多了。顾瑾玉夸了一番后,又急匆匆的处理公务去了。

前任知府畏罪自杀后,公务积压了大半年,顾瑾玉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住在衙门。

第一零一章 晋江首发,感谢订阅……

又是一个奋斗到凌晨的夜晚。

郑顺婉拒了知府大人让他留在衙门休憩的好意, 疲惫的回到家。他的夫人连忙上前伺候他洗漱。

一边洗一边抱怨着,“新来的知府大人怎么天天让你们做事到深夜,真的是……”

郑顺听到这话, 原本闭上的眼睛猛地睁开, 难得呵斥了夫人,“乱说什么!大人是个好官,我只盼他日日都能这么勤勉, 可不要半途而废。”

夫人惊讶道,“相公,你不是看新来的知府不顺眼吗?怎么……”怎么一幅被折服的样子。

后面一句话夫人虽然没说出来, 但郑顺能听出来, 不由得有些脸红,道:“是我看走眼了。”

郑顺现在还记得他第一次见顾瑾玉的情形,明明连弱冠礼都没有举行,还是个小娃娃, 却压在了自己头上, 成了正五品的知府。

要说不服气是肯定的,就算是陈韬做了知府郑顺都没那么想不开,偏偏是京城来的顾瑾玉空降到了知府一任,还这么年轻。

郑顺私以为顾瑾玉是来镇南镀金的,所以根本不准备给他好脸色看。

没想到顾瑾玉一来就解决了连钦差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而且在处理各项政事上也颇有见解, 根本不是他想的那种纨绔。

明天他还是亲自给知府大人道个歉吧,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知府大人那样的人天下少有。郑顺死鸭子嘴硬的想着。

于是顾瑾玉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听到了郑顺的心理剖析。

“……总之,大人你怎么惩罚我, 我都认。”郑顺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态度很好的认错道。

顾瑾玉有些啼笑皆非,郑顺不说的话,他还真忘了对方还给自己甩过脸子,不过看在他已经认错的份上。

“你去帮百姓洒一天肥料。”

一听这个惩罚,郑顺脸都绿了,这个肩膀中三把箭,眉头都不皱一下的人,硬是让顾瑾玉瞧出了可怜巴巴的感觉。

无他,顾瑾玉说的肥料实在是……太臭了!!!

顾瑾玉以前就上书过肥料的改进方式,也就是用粪便做肥料。但那只是最粗浅的肥料,里面的微量元素只有氮,来到镇南后,顾瑾玉尝试加入其他东西。

比如牲畜的粪便、比如动物的骨头、比如秸秆的灰烬等等。

因为没有现代便利的器械,只能一次次的尝试,然后浇灌在野草上观察其长势,最后终于制作出了同时含氮磷钾的肥料,并且推行下去。

因为顾瑾玉治水有功,百姓对他很是信任。一听肥料可以促进地里粮食的产量,二话不说就用了。

这些肥料好是好,就是太臭了。而郑顺嗅觉灵敏,对常人来说只是太臭了的肥料,在他闻起来就是臭不可闻。

因此顾瑾玉这个惩罚对郑顺来说不可谓不重。

最后郑顺还是苦着脸离开了,去洒肥料之前还让娘子给他用三层软布缝了一个口罩,把自己鼻子遮的严严实实的才走了。

一幅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架势,让一群看热闹的手下都快笑疯了。

例行处理完政务后,顾瑾玉伸了伸懒腰,准备去花园转转,整天坐在椅子上都快做出小肚腩了。

不过很可惜,顾瑾玉想要转转的愿望破灭了,手下来禀报,说是镇南城的富户求见。

顾瑾玉一个激灵,暗道终于来了。

镇南虽然贫瘠,但不是没有富户的。城中最大的富户有三家,分别是刘、张、陈三家。

这三家的生意不同,刘家做的是粮食生意,包揽了镇南城九成以上的粮食铺子,低价买高价卖,赚其中的差价。张家做的是绸缎生意,成衣店也开遍了全城。

一家是衣一家是食。剩下的陈家,做的自然是行了,陈家开的是镖局,养了几十匹好马,负责走镖,偶尔也充当信使帮人带信。

这三家生意不重叠,关系一向要好,联姻数不胜数,在镇南的地界可以说是土霸王了。

顾瑾玉耐着性子没有搭理这三家,就连请柬都是忽略不理,终于等到这三家主动上门了。

一座城要想发展起来,人口是根本,土地是根本,但核心却是经济要繁荣起来。

而经济的繁荣就离不开这些商人了。

顾瑾玉打定主意要治理一下镇安的商业链,早早就派人摸清楚了这三家的情况。说实话,对方能忍三个月才上门,已经很出乎顾瑾玉的意料了。

不过终究还是等到了。

三家的家主笑呵呵的呈上礼盒,里面装的都是价值不菲的东西,这是他们用来试探顾瑾玉的。

顾瑾玉眼睛一边让陈韬收下礼物,一边跟这三个老狐狸打着太极,根本不配合。

看着顾瑾玉始终笑眯眯的表情,三家家主终于意识到新上任知府的厉害了。

几人端正起态度,开始正式交谈起来。

双方来回试探着对方的底线,顾瑾玉态度很强硬,寸口不让,意在打破三家对镇南商业的垄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