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农业改革从单位土地最高产量到单位个人最高产量(1 / 2)

加入书签

“……,他又没有别的本事,因此日子过得很差,也没有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就一直打光棍到这个岁数。”陆灵风解释道。

“那今天就是他娶上媳妇的时候。”允笑着说了一句,对杨凌喊道:“你说说,收成会少多少?”

“要是少费一半的力气翻土、松土、混土、碎土,收成会少两成;要是在少一半肥,再少一成。”杨凌喊道。

“也就是说,总共少三成的收成。就算用上本老爷会发给你们的新农具,收成至少会少两成,是不是?”允说道。

“是。”陆灵风首先答应,其它农户也陆续答应。这么一个有钱的大爷,既然答应给他们新农具,怎么也不至于故意骗他们。

“若是少用一半力气,确实每亩地的收成少了,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将剩下来的这一半力气用来种另外一亩地,可以多得七八成的收成?”允忽然说道。

“这!”陆灵风瞠目结舌起来。他万没有想到,允会说这句话。

“现下大明人少地多,虽说京城郊外已经没有富裕的田地了,但就在江北还有。湖广更是有无数待开垦的良田。”

“若是你们转变观念,用同样的力气就能多种一倍的田地,总收成能多六成之多!”

允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将农业种植思路从追求单位土地最高产量,转变为追求单位个人最高产量。只不过他这样说农民肯定不懂,所以在宫内进行了研究以后,选定了这个对提高农业生产最好的比例来推广。

这样的方法只有人少地多的国家才能实行。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推行的结果就是大量农民失业,城市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新增大量工作岗位,最后就是造成民变甚至造反。

可大明此时才不到七千万人,领土面积算上藩国的土地极为广阔,按照允的推算即使是全部采用新的种地法子这么多田地也种不满,自然不担心。

农户们听不懂‘观念’这个词,但其它的话还能听明白的,颇为心动。可马上有人反应过来,喊道:“老爷,可是京城周边已经没有田地了!按照您老的说法,庄子里的这么多地一半的农户就可以种,剩下的人干什么去?”

“本老爷有两条路给你们选!”允对这个话题早有预备:“其一,是进城务工。本老爷手上还有不少工坊和店铺,也需要工匠和伙计,工钱不会比留在庄里种地的人赚的钱少。”

“其二,就是去江北的江淮省开荒!江淮省人少地多,有大片空着的田地。”

“老爷,江淮省的地没有京城的好!”有人喊道。他们这两条路都不想走。进城做工那可是没保障的,万一事情做得不好被辞退就彻底没活路了;去江北开荒却又因为离着京城远不愿意。可开荒这个事情在大明算得上政治正确,若是这个老爷一狠心向朝廷汇报,朝廷强制迁移他们去江北开荒他们也只能受着。

可今日这个老爷亲自来和他们说,可见是下定了决心,他们只能二选一。而且多半是孩子多的人家分出一半,除了庄头家里谁都可能被送走。这样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宁愿去江北开荒。毕竟开荒的田地是自己的,收成多少总有个保障。

但人向来是能占便宜就占便宜的,也不能就这么答应。所以他们就捡问题说一说,想要争些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