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订单(1 / 1)

加入书签

杂志售空的三天后,杨梦阑没有选择再加刊印刷,而是迅速投入到下一期杂志的制作中。这次戴口罩的模特图没有用在封面,而是放在了内页,生活常识科普方面的板块也没有变化,随刊赠送的口罩还是两只,只不过换成了新设计的款式。

许多年以后,媒体界最津津乐道的一期杂志封面,仍然是非典那一年、时尚杂志的一月限定刊。

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同时还展示了设计者超前的公众安全预防意识;从公益角度来说,杨梦阑后来把那一年杂志全部净收入的三分之二都捐给了国内病情严重的医疗机构和区域,也体现了她作为一个优秀“龙头”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心。

除此之外,封面上当时堪称“顶流”的那几个明星的“戴口罩大片”,也成为了那一代年轻人特别的回忆,在很多年以后回想起那时深陷“非典”的北京,想到的,也不只是病痛和萧索,更有医护们戴在脸上的、那一抹灰暗中的亮眼颜色。

新杂志筹备那几天,杨梦阑忙的几乎是脚不沾地,虽说这一期杂志的准备上,员工们都有了经验、不怎么需要她费心,但她还是得奔忙在杂志社、家里和口罩厂之间,一有点空余时间,除了关注广东那边的状况,便是想法联系国内的医疗器材工厂。

好在她足够坚定有耐心,到二月上旬,她终于从季昊给的名单中,联络到了一个能按照她定制要求做产品的医疗器材厂。

杨梦阑所需要的那两种呼吸机在一般医院并不常用、需求量也不大,但对方知道了杨梦阑的身份后,也没过多纠结她为什么要这么多呼吸机的原因,在收下杨梦阑爽快支付的百分之四十定金后,厂里的负责人当即决定停掉其他器材的生产线,只保留一天麻醉机的,其他的则全用来生产呼吸机。

“这样的话,月产量能有多少?”杨梦阑追问道。

对方负责人因为从没接过这么大的单子,为了表示重视,还专程去了趟北京,和她面对面的谈。

“一个月八十台左右吧,您定的两百五十台,五月份之前应该能交上货。”负责人心算了一下,认真答道。

杨梦阑点点头,爽快的签了单,“工人们辛苦些,尽量月产量提一点,不用拘泥于我给的两百五十台,反正五月之前,你们能做出来多少台,我就要多少台。”

负责人的眼睛亮了亮,同时无比庆幸自己亲自来了这么一趟,这单子谈的半点不费力不说,金主还是个爽快人儿,一下子就谈下了厂里近乎一年的客单量。

“但是也不能太急,品质一定要把握好。”杨梦阑语气温和,半开玩笑道,“我到时候可是会一台台的验货的哦。”

负责人笑了笑,和杨梦阑握手后,认真保证道:“您放心,咱们是老厂了,对于产品的把控一向严格,总不能为图挣钱,砸了招牌不是?”

杨梦阑笑着点头,又落实了一些合同细节后,才让公司的前台送客人离开。

忙起来时,从不觉得时间流失严重,到了夜里接到骆明忠的电话时,杨梦阑才发觉经过这些天的“发酵”,广东那边的事态已经很严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