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稳固基地(2 / 2)
刘家在挺过了去年的那一场严寒冬天以后,他们就动员了一切能够动员的人力和物力,全力以赴的种植几种高产的粮食,力求让更多的人吃饱饭穿得暖,他们不单止把这些因为战争而放弃的地都种植了起来,就连许多荒地山地也被他们开垦出来种植。
这一些人他们都穷怕了,饿怕了,都十分的害怕丢去了眼前的工作,所有所以所有的人都拼命工作,既是为刘家工作,也算是为自己工作。
即使为刘家打工,做一个最普通的佃农,也都是可以让自己穿得暖,吃得饱,甚至还可以把家人接来,刘家在各方面都有大量的招人。
经过连续两季的种植,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各种粮食堆满仓,这也证明了历史上的番薯帝国是这是存在的,后来的满清就是通过种植番薯和土豆度过了粮食危机,既然满夷都可以做到,他刘家一个庞大的集团,凭啥就不能做到?经过今年快速地发展,他们刘家军治下的百姓已经超过了百万,人数已经远在建奴之上,虽然他们不像建奴全民皆兵,这民众大多不能打仗,但是能动员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也是相当恐怖的。
如果说刘家现在储存的粮食金银已经不在朝廷太仓之下,不知道朝廷会有怎么想?
反正在今年春季秋之时他们已经开始逐步的交粮税,到了今年秋季以后,他们计划将会足额的交足,他们所交的钱粮,当然这是大明律令里面规定的数量,不会包含朝廷所加总的各种摊派,但是这已经足够惊人了。
刘远桥他有能吏之名,这并不是文人们口口相传,传过来的,而是他通过自己的实力获得的,当代的许多官员,喜欢跟文化的传播者文人相互的吹捧,进而获得好名声,但是刘远桥他并不是要跟文人结交就获得了好的名声,这就是他获得了名声,也就是因为他获得了名声,创造了巨大的利益,他现在才明白,怎么样治理一个地方,怎么样治理一个国家,同时他也都明白,现在的朱家朝廷,其实就是守着一个金窝银窝,捧着一个金饭碗,却是在要饭,这样一个人,实在是不适宜再坐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我也可以取而代之。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子的成绩,刘远桥他才会野心勃勃地想出了造反的念头,如果不是如此,他是不会造反的,以其让天下百姓,在无能的皇族手下吃不饱饭,还不如由自己取而代之,把大明和中原治理得更好。
也就是因为刘家确实是很有能耐,确实是把这一片地方治理的很好,这才让静云公他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拉刘家一把,希望他不会被朝廷猜忌,不会跟朝廷作对而成为朝廷的一大心腹之患,进而帮助朝廷对付建奴对付流寇。
但是静云公他的这一种想法注定是要灭亡,注定是要流产的,因为刘家他现在就是为自己而拼,为了天下百姓而拼,但是绝对不会为了大明朝廷,绝对不会为了大明的天下而拼,因为他们已经对大明彻底的失望,不会再为他卖命了。
他们现在想尽办法,所要保住的登莱地区,就算是他们的老巢,就算是他们的根据地,只要他们占据这个地方,拥有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就会获得更多的牌,就可以跟大明对抗了,现在的大明虽然没有轰然倒塌,实力还在,但是其疲态毕现,这已经彻底的现了出来,别人当皇帝是一种享受,当今的崇祯皇帝,他当皇帝却是一种辛苦,却是一种当今世上最为辛苦,最为劳累的工作。
刘布他率领着他的马队,在胶州各地进行巡视,看看各地的收成,要知道收成就意味着他们的资源,这些资源如果有需要,完全是可以转化为战争资源的。
刘布他既然已经存了心造大明的反,取而代之,无论想什么事情,都是与造反有关,比如说他在考量粮食的时候,也在考量如果一旦他们起兵以后,肯定会被大明封锁,他们拥有登莱地区,面对运河,背靠大海,大明朝廷想封锁他就不容易了,想想大明朝廷那只弱弱的等于没有的水师,封锁他们东三府,根本就做不到,甚至他们却有能力对大明渤海沿岸或者是东南沿海沿岸进行封锁,袭击它任何一座城市,也就是说拥有制海权,刘布他才敢放心的造反,如果他们在另外一个封闭的空间造反,大明朝廷可以轻易的封锁,让他没有办法从外界获得资源的输入,他可是不敢造反的,因为这样子一造反就相当于死路一条,退无可退,这就相当于流寇一样,他们在陕西造反,一旦造反就会受到朝廷的封锁,根本没有办法获得外面的资源和支持,也都没有办法把资源输出进去。
朝廷大军打过来,除了逃就是逃,就是毁灭了一个城市然后逃到下一个城市去毁灭新一座的城市,他们这种只有破坏没有建设的力量,注定是要被历史所遗弃的,只有像他们刘家这样子,建立一个稳固的基地,把它建设的如同堡垒一般,攻守兼备,自给自足,然后再向外发展,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即使他们打败仗,一时发展不利,但是他们也都可以通过发展和自己的地盘获得补充,让自己的势力变得强大,但是像流寇它就不同了,它只能够在破坏之中壮大自己,一旦破坏到没地方破破坏的时候,他们就彻底的完蛋了,就像他们在对付对付明军的时候,因为明朝极其的腐败,官兵就相当的无能,他们可以支撑十多年,但是对上了骁勇善战的满族铁骑,基本上一打就败,一触即溃,一败就一蹶不振,彻底的被干掉了,所以说基地的必要是十分重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