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欢天喜地(2 / 2)
当崇祯皇帝听到这种话语的时候,他可是非常心惊,非常害怕,他就在想,难道大明也将步前朝灭亡的后尘不成?
华夏军强势崛起,他们一路所向无敌,打得大明落花流水,官军望风而逃,根本就无人能够抵抗,甚至有人传出了代明者刘的流言。
就连崇祯皇帝他都有了一种最坏的打算,当然,这是建立在华夏贼不可抵挡的气势之上。
现在突然间传来一个大好的消息,那就是朱燮元出动大军,绞杀了叛军,一灭就灭掉了对方一万多人。
什么华夏贼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说白了就是这些官兵和将领们贪生怕死,庸碌无为的一个借口。
如此大捷,崇祯皇帝不敢独自分享,马上召来了朝中的众臣,跟他们共商大计。
消息传开,朝廷也是喜气洋洋,这些天来,朝廷算是被华夏军打的没有脾气,乌云笼罩,有人满眼忧愁,有人则另打主意,该如何向华夏军示好,以其有朝一日,可以改头换面。
特别是,当南方的仕子,都出来支持华夏军的时候,同时也收到了华夏军开科取士的消息,许多人是为之心动。
照目前的情形发展下去,大明是支撑不了多久,最多也就是三五年,就没有他的字号了。
作为朝中的大臣,这些人可是明白,朝廷对于南方的依赖有多么的大。
朝廷所用的钱梁,基本上都由南方进行供应,想单独依靠北方的实力,不要说打败敌人,就是想维持目前的局面都不行,只要南方一失,大明便大势已去。
就在这时,传出了这样的好消息,这可是给暮气沉沉的朝廷以巨大的振奋,这就相当于给了一个病人打了强心针一般,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了。
他们十分的沉重和难受的地方,就在于华夏军太强了,强大到不可力敌的地步,华夏军自从崛起以后,百战百胜,打到朝廷抬不起头,打到朝廷没有了脾气,这让他们对对方有一种畏惧。
在军队之中普遍的就体现为,畏敌如虎。
如果在以前,文官们会经常的讥讽武将没本事,是垃圾,打不过敌军,但是自从华夏军强势崛起以后,拿下了江南以后,这些人再也不敢有这方面的想法了。
夷陵之战传来,极大的振奋了朝廷的士气,让朝廷的官员看到打败华夏军的可能性,原来华夏军是可以杀死的,华夏军是可以打败的,朱燮元做出了榜样。
既然他能灭掉华夏军六大主力之一青州师,同样可以灭掉其他的部队,至少目前湖广的形势可以稳住了。
在此之前,华夏军派出大将刘忠勇,兵出安庆,围攻武昌府,侵袭襄阳,声势之大,一时无两,朝廷都非常悲观的意识到一点,这就是最多就是三个月,湖广就丢失了,湖广一失,华夏军可进攻的地方就更多了,整个南方基本就没有反抗能力了。
朱燮元打败了华夏军的青州师,粉碎了对方图谋四川的野心,把战线稳定在了湖广北部,这算是压制住了华夏贼的风头。
这样的打击,对于华夏贼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算是压制住了他们的气焰,也让人明白,他们是可以打败,可以收拾的。
自从有了这方面的优越以后,这些人就开始飘起来了,纷纷的出谋划策,建议朝廷该如何的用兵,如何的打仗。
有人建议马上进攻武昌,甚至有人建议沿江东进,马上的攻下南京,尽杀华夏贼,恢复江南。
也有人建议,当马上派出大臣,迅速南下,协助支援朱燮元打仗。
在这之前,这些人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但是当朱燮元打出了大好的局面以后,他们就争先恐后的出谋划策,仿佛只有听自己的奇谋妙策,才能打胜仗。
对于这些人,崇祯皇帝厌烦至极,他说道:“怎么打仗,这是朱卿的事情,他不用诸位教打,我等所要做的,就是为他找来足够多的兵员,足够多的粮响,有粮响在,朱卿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安心打仗。”
崇祯皇帝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一点,打仗还真得交给下面的人去做,自己越多关注,越多干涉,就容易打败仗。
当然这也与他遇到一个他服气的人有关,如果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人,比如说是杨嗣昌或者是洪承畴这般的人,崇祯皇帝少不得要教训他们,对他们耳提面命,好好的教他们打仗。
但是遇到了朱燮元这种老资格,又有能力,又效忠于皇帝的人,崇祯皇帝就明白,对于这样的人,你不用多加约束,把权力交给他,他就会为你打赢仗,以最好的东西报效于君王,所以让他独断专权即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