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精密仪器(2 / 2)
5月20日,四个人回到临水。援朝舅舅见到姥姥就提要求:“姑,听李叔叔说,您老在京都成立了合资公司,可不能忘了咱临水。您给京都的产业园进口国外的机器,也帮咱临水的电子厂进些好设备吧。
咱厂里的技术员,从上海收录机厂,学会了制造收录机配件的技术,就差精密仪器了。目前咱国家还没有,得从国外进口。”
援朝舅舅的话,让悠悠大感佩服,这才是开拓创业的正确思路,靠组装的企业早晚走向死胡同。
姥姥看悠悠点头,大包大揽夸海口:“你也别给姑扣大帽子,姑不为临水就为你。需要什么仪器,你给姑个清单,我让建业给他们进。
建业说了,这些民用的机器,国外一般不限制,他倒是能帮上忙。”
援朝舅舅挠着头,继续提要求:“姑啊,建业大哥能帮着进仪器当然好,可这外汇也得您老帮忙。咱临水只有您的公司有外汇,还得您老发扬风格。”
姥姥答应的更痛快:“好,姑的就是你们的,不用给姑瞎客气。你们用的着,给姑说声就行。没想到大卫这洋鬼子,还真给咱们办了件好事。”
姥姥和建业通了电话,收录机的仪器他们还真能帮忙。悠悠让智脑在电子商城里,订购了一批合适的收录机资料和机器,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
等国外的机器到了,偷梁换柱,一块交给临水电子厂。悠悠出手,世上仅有,到时肯定让临水的电子厂跨上一个新台阶。
临水电子厂的事情落到了实处,四人回到韩屯村,麦子已经发黄,很快就该麦收了。舅姥娘和姥姥说起闲话,今年麦收前,和以往不同的是,小麦的价格不升反降,每斤不到0.30元了。
去年,各家的麦子都没吃完,加上秋粮,这都到麦收了,各家基本上还是大囤尖来小囤流。
今年的小麦长势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大伙就想着趁麦收前小麦价格高,把陈麦子卖了,腾出囤来存放新麦。
大伙都想一块去了,卖的多买的少,麦子的价格一降再降,终于打破常规,价格降到了0.30元以下,就这也卖不出去。
粮所大量的收购,可是他们的价格更低,国家的收购价每斤还不到0.20元,群众肯定不会卖给他们。
现在,国家对粮食掌控比较严,根本不允许个人经营粮食,集体企业也得有粮食部门的调购单。
既然粮食卖不出去,大伙只好自己囤,“气死鼠”的水泥缸再次热卖,各家都在腾地方,争取在屋里多放两个囤。
从五八年以来,连着二十多年口粮紧张,群众也是饿怕了,对存放粮食情有独钟。俗话说:“囤里有粮,心里不慌”。基于这种思想,卖粮难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麦收前,二爷家的大女儿桂莲顺利生下了两个双胞胎儿子,把全家人高兴坏了,二爷又杀了一头猪,摆了40桌宴席,请全村人吃宴席。
甭管怎么说,张留根在韩屯也算是外姓,家宝多俩兄弟,也多了依仗和力量。
俗话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农村好多事就是靠拳头解决,多个亲兄弟多个帮手。特别是对外姓人来说,更是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