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善后(2 / 2)
尽管早就习惯了萧瑀的耿直,可此际被其这么强硬地一打断,张君武心下里难免有些不爽,只是虑及萧瑀乃是出于公心,他也自不好计较那么许多,从善如流地便将话题引到了善后之事上。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此二贼皆是乱我汉家天下之逆贼也,屡次犯边,杀死杀伤我帝国军民不在少数,当明正典刑,以警示宵小!”
张君武话音刚落,又是萧瑀第一个站出来开了头炮,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要杀颉利与夷男以谢天下之态度。
“不可,陛下,微臣以为此二贼论罪虽是当诛,然,若真加以刀斧,却恐激化二贼之旧部,一旦草原再起乱事,我帝国受累必巨,纵使能平,代价也自不小,故,杀不如困,依臣看,将此二贼皆安置于京师,甚或还可以给二贼一定之封爵荣衔,将养起来,又不给其联络外界之机会,如此,似可确保二贼之旧部难以借力而为,而我朝廷则可趁此机会巩固新得之地,假以时日,必可大治,到那时,二贼杀是不杀,皆无关紧要矣。”
王诚素来与萧瑀不合,此际一听其所言明显不合时宜,自是不会给萧瑀留甚情面,紧着便站了出来,朗声反驳了萧瑀一番。
“此一策朕看着不错,二贼虽是可恶,然,不杀却是比杀来得强,但消不给二贼有可趁之机,封为国公也自无不可之说,唔,颉利便封为虏国公,而夷男则为虚国公好了,用度上,一体照国公的例给予,将养着便好。”
张君武虽是有些诧异于王诚能想得如此长远,可也没多去细想,这一见萧瑀眉眼倒竖而起,显然是要跟王诚来上一场大论战之模样,自不愿见这等无谓的意气之争,紧着便一击掌,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最后的决断。
“陛下圣明。”
这一听张君武开了金口,王诚固然是喜笑颜开,而萧瑀么,虽有所不服,可也不敢真跟张君武去争辩个不休,只能是随大流地跟着称颂了一声了事……
瑞明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张君武下明诏,宣布北伐胜利,诏令李、徐二部陆续凯旋,将孟武所部打散,分镇幽州、河套、白道、铁山等诸多新建之城,划东突厥、薛延陀之旧地为三省,个中河套与朔方郡合并,改为朔方省;白道至辽东为北宁省,漠北地区为漠北都护府;以薛万钧为朔方省驻防将军,张公瑾为北宁省驻防将军,阿史那苏尼失为漠北都护府大都督,并大肆封所有归顺部落之酋长一百三十余人为郎将,着令这群酋长们自治,然,所有外部事宜皆须得听从官府调遣,严禁部落间之征战,但凡有争端,皆须由官府调停,另,各部落人数不得超过八千,过此必须申报官府,由官府主持两分,有敢隐匿不报者,一律视为叛逆,当灭族!
朝廷诸多政令一下,草原各部皆不免为之哗然一片,争议最多的无疑便集中在了部落上限这一条上,不少部落酋长纷纷上书朝廷,请求宽免,然则张君武对此态度极其坚决,再度下了明诏,限令超出此限度的部落必须在入冬前完成申报事宜,过时即视为忤逆,另,又宣布及时申报之部落可多得一份过冬之粮,在这等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压力下,草原诸部酋长虽怨言不少,却无人敢当出头鸟,此无他,华军主力虽已开始撤退,可糜集在草原上的兵力依旧强悍无比,根本不是糜烂了整整一年的草原部落可以抵抗得了的,至冬至前,所有二十三个超出限额的部落皆已到官府完成了报备事宜。
瑞明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大雪漫天,凯旋而归的李靖率关陇铁骑至京,张君武冒雪亲自到郊外五里处相迎,大赏有功将士,犒赏三军,并宣布晋徐世勣为政事堂宰辅,所遗之兵部尚书缺由苏定方接任,宴中又宣布将建帝国英雄纪念碑,自齐郡军时代以来,为国捐躯者皆列明碑上,又设英烈祠,专门供奉英灵,凡年节,帝王以下,皆须得到英烈祠祭拜,自此为定制,三军将士为之欢声雷动,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瑞明十年元月初七,御使大夫萧怀静病故,张君武为之大恸,亲至其府,为其主持丧典,并赐谥号“耿”,着其长子萧英继承其邺国公之位,并入翰林院为秘书郎,又封其两子为县伯,准萧怀静陪葬铭陵,行国葬,给萧怀静以极度之哀荣,其后,又晋大理寺卿魏征为御史大夫,所遗之缺由马周接任。
瑞明十年元月十一日,刚走马上任御史大夫的魏征于早朝时上本言称去岁战事所耗巨大,今春安抚事宜又须得大量耗资,肯请张君武体恤百姓,莫要再轻启战端,于民生息云云,对此,张君武表示帝国百废待兴,确实不易再多征战,至少在五年内,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对外用兵,此消息一经传出,民间叫好连连,百姓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限于财政压力,战事确实不易再打了,然则宣布五年内不用兵却并不意味着张君武打算马放南山,实际上恰恰相反,军械制造局的几间兵工厂不单不曾停工,反倒是加快了基础建设,相关的技术工人之培训也正自在暗中热火朝天地展开着,从各军中选拔出来的一批精锐士兵以及基层军官也已集中到了蓝田,为新式陆军的组建做着最后的准备,不仅如此,水师也正式更名为帝国海军,在胶州半道、福州、温州等地陆续开始建设不少码头、船坞,并在胶州半岛以及吴淞等地筹建帝国海军学院,以为帝国海军之摇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