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院校(2 / 2)
当时只顾着感慨,老师的问题怎么这么犀利。感觉主管并没有正面回答。
下课后跟宋轩聊天时,宋轩说:“我觉得主管的回复也很犀利,她的意思不就是感觉综合类的学校。”
我看着宋轩,这个我们班中的佼佼者,大一大二综测保持全年级第一,大三出国留学,毫无悬念地拿到保研名额。但是听说今天早上被申请的学校拒绝。
“刚才我们还在群里聊,当初的成绩也能进个差不多985,211,双一流大学。明明成绩不比那些学校的学生差,可是到现在却受到这种对待。聂扬说,他如果没来这所学校,估计就在深圳大学学核工程;我如果没来这所学校,就去学化学了。”
我心里想,如果当初没被提前批录取,我估计在郑大学临床医学。但是,生活没有如果。
“唉,没办法,你加油考研吧。我去找辅导员沟通心理了。”宋轩脸色凝重。
“保研加油,等着你的好消息。”
“其实差不多都确定了,去不了想去的,剩下的也都差不多。因为今年疫情,不用跑到学校去参加夏令营,而且能参加很多个。所以竞争很激烈,我其实被很多学校都拒绝了。你的学校是双非,即使你综测第一那又怎样。”
“出国经历也不看的吗?”
“不看。暑假那段,感觉特别挫败。唉,你好好加油。走了。”宋轩背着她可爱的大书包离开了教室。
晚上看到老师在群里发了一长串消息,是关于讲座上的感触。他觉得很悲哀,作为教师很难在塑造学生的属性和鼓励学生的人性方面找到平衡。考核越来越倾向于经过学校这层筛选,虽然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它却在晋升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校变成了加工厂,学生变成了产品。社会利益运作本就追求高效益,说到底就是个供需关系。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太没有人情味儿,也许是对它的期待太大,换种角度去看待,说不定就能明白很多事情。
我感觉很多的挫败心态来源于,我们努力把自己套在一个成功人士的模子里,按照先行者的道路轨迹行走,很多时候是看不清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且这条路越来越拥挤,大家都被催促着赶紧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