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很经典的镜头(2 / 2)

加入书签

“乱说!我知道你不叫这名字。”

“没骗你,在户外群我就叫这个名字,你不也不叫骆驼吗。”

林沐雪在心里觉得好笑,户外群还有个叫“翦翦风”的队友,可是她并不是她!

他俩相视而笑。户外群出外活动都叫网名,真名却鲜有人知。

“走,跟上前面的领队万金油,他脑内知识贮备丰富。可以长长见识,也可以听到好多不同的风土人情。”

徐俊峰好伸出手,想拉着林沐雪的手,一口气往前追赶。

可惜他脖子上挂着单反,肩上背着背包,手上还有一根登山杖。

而林沐雪一听他的建议,早已“好!”答应了一声着,便迈开了轻快的步伐。

“据说,解放前牯牛背是茶坪梁子山上村民下山的必由之路,也是高青场上居民上山打柴的必经之路。那时,经牯牛背来往的行人四季不断,有挑货上山的,有挑柴下山的,从没因牯牛背的百丈悬崖犯过危险。公元1923年,因经常有川黔乱兵过境,再加土匪猖獗,高青附近的绅粮(富裕人家)就举家躲到牯牛背上,至今筑墙建屋的石坎长柱依在。为防兵匪攻入,在山的入口处筑有山门封锁了入口,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牯牛背山侧一灌木丛中有一条石缝,常年都有一股清泉流出,它既不因山洪爆发而涨溢,也不因大旱来临而枯竭,泉水清冽甘甜。相传民国35年,有一个名叫王螯的人,从外地劫来洋机器,躲在此山上造伪币,至今,上年纪的村民都会为此而津津乐道。”

万金油正打开了势如江水的滔滔不绝。

綦江郭扶高青牯牛背山峰,一道丹霞岩山脊光滑红润,象牛背一样弯弓绵延约200余米,走在背脊上,晃一眼垂直距离约100米的峰底,这个背脊没有树枝,更没有华山上的左右护栏,跟秃顶差不多,走上去硬是一个悬吊吊的感觉,号称綦江华山一条路。

有些畏高的林沐雪感到有短暂的头晕目眩,一丝恐惧穿流而过。同行的好多女友友却没有半点心虚,在上面行走如风,还摆出各种pose:飞翔,金鸡独立,跳跃,大鹏展翅……

“camel!帮我照两张。”

“camel,快点!”

“camel,准备好了没。”

“camel,我跳了哟”

“camel”……..

徐俊峰现在最后悔的事,莫过于,早上在自己的脖子上挂上一个相机了。这无异于自己给自己的脖子套上了项圈,就如孙悟窑紧箍咒,想取都取不下来。

他满以为他的相机里,会是林沐雪的千姿百态,仪容万千,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

而想拍的没有要求他拍一张,不想拍的一个刚离开了范围另一个又挤进了镜头。出于礼貌,出于教养,他机械的按动着快门,希望早一点结束他摄影师的重任。

“我和camel帅哥照一张。”

一个叫秋天的小个子三十岁左右的女人,不管徐俊峰愿不愿意,早已贴了上去,不由分说地挽住了他的一支臂膀,头靠了上去,作小鸟依人样,脸上两个大大的酒窝盛着两汪醇酒。

她右腿直立,左脚尖点地,小腿与大腿成105度角斜靠在右腿上,据说这是她的招牌pose,镜头里还真的可以拉长身高呢。

效仿的女人一个接着一个,搔首弄姿,或揽着徐俊峰胳膀,或靠在他肩上。

敢情我成了一个景点了,都来留影纪念,徐俊峰感到背心沁出了汗珠。

同样带着相机的黄万金油却乐得轻闲,他的镜头里多的是鱼石草木,极少摄人。这不,他专注地拍着牛头,牛背,牛尾,远处叠嶂,山下梯田人家。

林沐雪坐在牯牛背山牛尾,看着牛背处的热闹,和乐此不疲、缤纷炫丽的女友友们照像时的百媚千娇。

她和其他人合影了几张后,就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动,目不敢斜视牛背下面光秃秃地陡峻悬崖。

什么时候徐俊峰的背靠着她的背坐下,下面一阵盖过一阵地起哄声,才把她极目远眺的视线及翻飞的思绪,收了回来。

不知豇豆已按了多少次快门,她右手撑着地扭转头,对上了徐俊峰微笑的脸。

咔嚓,咔嚓声不断!

万金油也加入了拍摄的队伍。林沐雪慌乱地站了起来,却有些重心不稳。

徐俊峰迅速抓住她的左手,长臂一揽,林沐雪的小蛮腰就在他的臂弯中了。

林沐雪出于惯性抬起一只脚,这是什么舞的经典动作呢,探戈?

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

林沐雪有,在毫无准备下,被置于舞台聚光灯下的慌乱和紧张。

她红着脸脱离了徐俊峰的环抱,低着嗓子跟他说了声谢谢。

好些女友友张大呈o型的嘴,很是静默。

她们不得不承认,刚才的镜头真的好美!

就如泰坦尼克号船头,那很经典很熟悉的浪漫画面。

真真切切地,男女主现实版,在众人面前上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