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章,欧洲大饥荒(1 / 2)

加入书签

“陛下,严重的气候寒冷,小冰河期异常的气候,这必然会对我们大明造成巨大的影响,臣以为,我们还是应该要尽早多做准备,以备万一。”

刘晋再次向弘治皇帝提起小冰河期的事情来。

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全球范围内都在逐步的朝着小冰河期发展,其威力影响全球各地,不仅仅是大明这边气候寒冷,各种各样的极端天气频发。

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差不多,欧洲这边的情况不比大明好到哪里去。

根据香港总督这边所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欧洲地区的气温比起往年来都要低很多,并且在初春开始春耕的时候,天气骤降、骤升,气温变化极大,给欧洲的小麦种植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两年欧洲的情况比起大明来更惨。

另外黄金洲、南半球这边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小冰期时期的极端气候频发,影响很大。

尽管现在还不是小冰河期最厉害的时期,小冰河期最厉害的时候大概是在历史上崇祯朝时期,那个时候连年干旱,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连续七八年大旱的情况,并且伴随着干旱的还有此起彼伏的大瘟疫,连当时的京城人口都锐减了一半以上。

现在距离这个时期还有大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小冰河期的威力也已经开始逐渐的显现出来,纵然是酝酿期,它对于全球的气候也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嗯~”

弘治皇帝郑重的点点头,前年的时候如果听了刘晋的话,可能去年的损失就可以更小一些,当时自信的认为以大明的情况,即便是出现什么自然灾害也足以轻松应付。

谁知道大旱可以应付下来,可是伴随着大旱而来的鼠疫差点是让大明朝损失惨重,动荡不安了。

“陛下,臣以为我们现在应该派遣官员去彻查我大明各地官仓里面的粮食数量,掌握各地粮食的储备情况。”

“对于粮食储备不足的仓库,应该及时的从产量地调集粮食进行补充,一旦出现灾荒的情况,各地还可以依靠储备的粮食来应付和度过。”

“其次,继续大力推广番薯、土豆和玉米的种植,这几种作物比较耐旱、耐寒,尤其是番薯,它对于干旱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

“多种植这些耐旱、耐旱的作物,将可以有助于减轻灾荒的影响。”

“第三,贯彻落实瘟疫的防控、防御制度,要求各地官府密切注意本地的情况,一旦发生瘟疫立即启动相关的封控措施,将疫情扼杀在源头。”

“第四,朝廷大力开发两广、琉球、南洋、黄金洲等地,这些地方受纬度低,受寒冷的影响较小,气候也相对稳定,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刘晋拿出自己准备的另外一份奏疏,向弘治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几个建议。

应付这种极端的气候,最重要的当然是粮食。

根据历史记载,这一次的小冰河期期间,大明处于改朝换代的事情,人口由顶峰时期的近2亿人口锐减到了仅仅只有几千万人的程度,一直到清朝中期的时候,人口才逐渐的恢复到2亿的程度。

当然,不仅仅是大明朝,同时期的欧洲,人口也是出现了锐减的现象,尤其是在北欧地区,气候更加的寒冷,人口大锐减,不及原先的一半。

连享受大航海时代福利的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在小冰河期时期人口也是减少了很多,圣神罗马帝国的人口更少减少了一半以上。

这主要也是因为受到了小冰河期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产量都锐减,饥荒非常的普遍,人口锐减。

小冰河期之下,农业影响最大,粮食产量锐减,饥荒在全球范围内来说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现在大明人口增长非常的快速,人口众多,这对于粮食的需求自然是非常的旺盛,尽管有众多的产量地。

但是这些产量地受小冰河期的影响都非常大,像辽东、河中、黑土这三地,现在是大明最为主要的粮食产地。

但其维度相对较高,受到的影响更大,一旦频繁的受影响,这对于大明的粮食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刘晋就想到了两广、琉球和南洋等地,这些地方纬度低,气温高,受影响更小,只要将这些地方的土地开垦出来种植粮食,让这些地方成为大粮仓的话,大明的粮食安全自然是更有保障了。

要知道在后世,这些地方可都是重要的产粮地,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一年可以做到两熟甚至于三熟,在南洋地区更是可以做到两年七熟。

现在之所以在大明这边并不是很受重视,那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口少,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岭南之地,瘴气横生,人口相对较少。

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年代,移民到这些地方,往往很容易就生病死了,故而很多人都不太愿意移民去这些地方,更愿意去凉爽的辽东,辽东这边土地肥沃,疾病少。

可是现在大明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连青霉素都出来了,这些地方的开发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