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果(1 / 2)

加入书签

万寿节乃举国盛事,君民同庆,向来宴饮三日,前两日是国宴,最后一日是家宴。郡主身为宗室女眷,寿礼应该在第三日家宴时奉上,不过她既要一鸣惊人的效果,自然选在了第一日大宴群臣时奉上寿礼。

郡主事先向皇帝打过招呼,皇帝自然不会拦着她出风头,郡主素来鬼点子多,这寿礼怕是别出心裁异常瞩目,偏她还藏着掖着,实在是叫人挠心。

泰和殿里皇后正带着后妃命妇宴饮,突然皇帝身边的小福子过来,给众人行礼,后道:“陛下请朝瑰郡主去前头说话。”

郡主面挂淡笑起身,无视众人惊诧的目光随小福子出了门。

金銮殿里,君臣正瞅着郡主奉上的寿礼大眼瞪小眼。这寿礼比起各位王公大臣送的金银古董字画实在不够看,不过是几颗形状奇怪的果子。

怎么个奇怪法?却是表皮青绿,个个成人手掌般大小,形如卧成团的婴儿,连脸上的五官都看得清。

这婴儿形的青果一共九个,铺在大红缂丝的雕花托盘内,异致非常。

郡主进到大殿内,顿时所有的目光都投到她身上。

郡主早已习惯这般万众瞩目的情形,毫无一般闺秀的扭捏,背脊挺直头颅微低施施然下跪,吐字清晰声音清润:“朝瑰祝吾皇万寿无疆,寿与天齐,吾皇万岁。”

皇帝声音平缓微沉:“平身。”

郡主站起身来,双手交叠于小腹处,目光直视前方,不卑不亢。

皇帝问她:“这些果子就是你送给朕的寿礼?有何缘故?”

郡主答道:“启禀陛下,年前在江南时,朝瑰眠于榻上,有一鹤发童颜老者入梦来,道南海蓬莱岛上有一万寿山,山上坐落一神仙府邸,名曰五庄观。观中有棵灵根,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该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以成熟。人若有缘,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又道当今天子万寿在即,上天感念天子治国勤恳,使四海升平国泰民安,遂命朝瑰出海求仙果,以滋陛下延年益寿。”

皇帝望着郡主眼中的戏谑,知道她又在耍宝,瞅瞅托盘上的果子,形如婴儿,确实当得起人参果之名,心中虽诧异这果子来源,倒也不戳破她:“治国安邦乃是为君者之责,朕不敢谈其劳累,郡主为朕求延寿仙果,此心此举应嘉。”

皇帝这话说完,底下便有一帮子溜须拍马的歌功颂德,郡主也跟着应应景,而后带着皇帝亲赐的玉佩回泰和殿去了。

郡主在金銮殿的壮举已经传到了后头女眷处,有不少多舌的便围着公主打听,公主只说些似是而非的话:“我哪里知道她,她向来主意大,在江南时我们确实去海口走了一遭,谁知道那果子她什么时候得来的。”

那几位夫人还欲再问,郡主已经回来了,她们可不敢在郡主跟前嚼舌头,只得悻悻偃息了旗鼓。

郡主在前头得了赏赐,皇后向来夫唱妇随,也跟着夸了她几句,又想着这是她未来儿媳妇,再加厚了几分赏赐。

几个公主便不忿起来,女眷的寿礼都是第三日一起奉上的,偏郡主标新立异,她们为这日筹备了多久,有了郡主珠玉在前,她们送什么都失了颜色。

“莫怪父皇最疼表妹,这份心意哪里是我们能比的,便是天上神仙入梦也挑你,倒是我们这些正经的女儿靠边站了。”

这么没眼色的除了洛阳公主萧蕊不作他想,萧蕊今年也十八了,挑挑拣拣的一直未定亲,据说放了话,她的驸马一定要比郡主的郡马更好。

郡主淡笑道:“大表姐是娇贵人儿,日日琴棋书画踏青游玩,哪像我这个皮糙肉厚的,惯常跟在皇舅身边打磨,这等辛苦事儿怎么舍得让身娇肉贵的大表姐做呢?”

萧蕊喉间一滞,眼看着就想发飙,身边一个粉衣宫女拉了拉她的袖子,那边秦贵妃已经帮腔了:“洛阳公主是陛下亲女,自然该娇养着,郡主也是出身尊贵,虽说没有亲兄弟扶持,可只要你还姓萧,便不愁被人欺负,郡主也不必太辛苦了,好好照顾自己才是。”

郡主和毓王党因为萧艺的缘故可是结了大梁子,秦贵妃母子三个不会放过任何打压郡主的机会。

郡主望向秦贵妃,突然阴笑起来:“洛阳公主的食邑是两千户吧?皇室贵女享万民供奉,便每日游玩嬉乐吗?我身为郡主尚且心系万民,想着尽些绵薄之力,洛阳公主倒是心安理得呢!”

郡主还是这般锋利,这话一杆子打死了多少人,不过身为始作俑者的秦贵妃母女更加讨人嫌。

皇后也不放过任何打压秦贵妃的时候:“秦贵妃,这大喜日子你可要慎言!皇室贵女享受了比别人更加优渥的生活,就要承担比别人更重的责任,我也不指望你们像思齐一样为陛下分忧,好歹也给我们省点心!”

秦贵妃母女呐呐称是,在皇后跟前她们可不敢造次,只心里更加恨毒了郡主。

坐在太子妃身边的华仪郡主,冷眼瞧着这一幕,小拳头握的死紧。

太子妃已经九个月的身孕了,肚子大的吓人,不过这样的盛事,她只要不是下不来床都得出席。见女儿发呆,太子妃叉了块梨子送到她嘴边,华仪郡主回过神来,忙张嘴接下。

白日里宴席散后,诸位大臣命妇都回家休整,晚上再进宫来赴晚宴。

皇帝陪着大臣应酬了一天累的不行,躺在榻上让元宝给他按肩膀,眼角余光瞥到摆在桌上的人参果,又让人叫了郡主过来。

郡主也累的不行,正躺在榻上让桂圆喂食,这宫宴上的食物哪里是能吃的,空着肚子一坐就是几个时辰,还要时刻保持端庄仪态和人交谈,从身到心的疲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