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说了可是要砍头的(1 / 2)

加入书签

“说过的,那日胥公子和秦大人谈到识泥彻路与建楼时,就曾用一种名为‘滑轮轴承’的事物做过比喻,我寻思着那事物的意思,似乎是可以用极小的力气,发挥出成倍的力气?”

张元鹏的小眼睛笑得弯弯的,亲切和善,还透着股子执着的好学劲儿。

胥伯良脑壳大了起来,这群老古板们怎么就这么聪明,他就说漏嘴一个这样的词儿,都能让他们抓着。

自从一个多月前觐见了皇帝后,胥伯良就被扣在了皇宫里。

无他,皇帝坚持认为他身怀异技,要么留下为朝廷效力,要么把技术交出来,在胥伯良一番“技术性”的推诿后,皇帝于是将他派到了工部,让工部侍郎中秦大人来跟他偶尔“探讨探讨”。

胥伯良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大概知道他在朝廷百官心里留了个“不简单”的印象。

怪只怪他的“圣召攻略”太周到了。

当日觐见之时,他在朝堂之上的表现不算什么大放光彩,但却滴水不漏,而且成功拒绝了皇帝的招揽。

这要换个为官多年的老油条是很正常的,毕竟他们对皇帝的脾性非常了解了,而且上班这么多年,基础话术什么的早已经是家常便饭,对朝堂上的事更是闻风知动向,皇帝还没开口,他们可能就编好几十个版本的答案了。

可是,胥伯良不过一介草民,初次面圣,没激动得哆嗦都不错了。

他却一句一字都像斟酌过再三了的,回答得相当有水平,这些老家伙们还没有见过哪个初见圣颜的草民,能在不引起圣怒的前提下,拒绝皇上的招揽的,最后还让皇帝客气的留在宫里当客卿。

再说了,得圣上青睐,那可是祖上修来的福分,哪个傻的会拒绝?

所以这些人一致认为,胥伯良不是什么无知草民,而是心怀大智的学者。

只不过基于他的年龄,百官倾向于他背后有高人指点。

尤其是侍郎中的主事张元鹏,这个眼睛小的男人,心眼可不小,一点没因为胥伯良的身份而瞧不起他,反倒因为他的才学对后者抱着十分的敬意,每次的探讨丝毫不摆架子,将“不耻下问”发挥到极致,可以说,为了学习新的学识,真是敬业得不得了。

而且不只是张元鹏,好些个文官都对他表示出欣赏友善之意。

胥伯良发觉,好像整个满朝文武都求才若渴。

一副“我们朝廷缺人”的即视感。

胥伯良哪还敢说下去,要是再透露出些什么,保不准皇帝就不会放他回去了,他再不通晓,现代的工程技术随便透露一个项都是先进了几百年的。

不是他没爱心,而是他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以他现在的本事,还没办法让自己进军朝廷。

别谈发展了,自保都成问题。

那些皇子们现在都十四五六七的年纪了,眼看就是立太子的时候了,他可不想参与什么站队活动,站错了是个死,不站更是个死。

一通哈哈好不容易打发了张元鹏,胥伯良赶紧找了个地方躲清净。

第二日一大早,他就跟太监申报了声,得了块令牌,溜也似的出了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