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1 / 2)

加入书签

温宁的这个问题将简洵也问的沉默了。

何人如此心狠手辣?这个问题他不知该如何回答。

当时算权利斗争波及的势力慎广,牵扯的人也很多,别说一句两句与他说不清楚,就算能说清,那些陈年旧事又何必再让他搅进去?

温宁也没指望着简洵开口,只咬着牙继续往后看,后面的权势之争简直让人没眼看。

狼子野心的奸臣与紫微公主的势力持恒,就这样又明争暗斗了两年。

矛盾最后的爆发点是在奉为帝启佑二十九年,奉为帝数年来一直缠绵病榻,那一年病情突然加剧,隐隐有油尽灯枯之兆。

那年年底,大胤边疆两支戍边将士分别在鲁国公与隋国公带领下假借返京过年之由向京城靠近。

当时紫微公主以及朝廷几位大臣便觉不妥,极力反对,奉为帝力不从心,也不知是一时糊涂还是如何竟将此事囫囵略过。

眼见军队即将抵京,紫微公主又收到可靠消息得知两位国公意图不轨,情况紧急,为了提前阻止一场血雨腥风,紫微公主在同夫家及几位心腹大臣商议后决定铤而走险,来一招先斩后奏。

也就是这次铤而走险,公主彻底入了险境。

提前阻止祸事的功劳被奸臣窃取不说,他们还倒打一耙,说紫微公主连夜出京是为了给贼人通信。

原本这倒是也没什么,无凭无据扣不上这帽子,偏偏那两个国公还被人收买,一口咬定是公主指使,再加上公主当晚确实是出京见了他们二人一时间也是百口莫辩。

当时的情况十分复杂,即使奉为帝相信自己的女儿,左右权衡下也不得不判她个流放。

在朝中许多大臣的求情与疏通下,公主夫家才勉强被保下。

而被判流放的公主却只能孤身踏上茫茫路途,面对未知的危险与困难。

书写到这里边再没了后文,温宁来回翻找,总觉得这里面还漏掉了一些重要的事儿。

所谓成王败寇,当时那样的情况紫微公主被判流放,等于是给了奸臣一个斩草除根的好机会,以他们的做事风格根本不可能会让公主活着走到边疆。

可事实却是,公主不仅活着到了,还愣是成功再嫁并生了她母亲。

这一切要说背后无人相助那便是打死她,她也不会相信。

可到底是谁做了幕后好人?

这书里无论大事小事都记得详细,恨不得连紫微公主家某只猫儿狗儿打架都要写上一番,怎么偏偏在这事儿上一带而过了。

温宁越看越觉得纳闷。

难不成这幕后之人与这写书之人有仇,所以编书的才故意没写他?

这也不应该呀!书里都说了当晚紫微公主是与其心腹商量阻止那场刀光血雨,写书的人明白每一个细节就说明他也是公主的心腹之一,既然如此他和背后帮着公主的应该是一路人啊,没道理故意故意不写他啊!

唉……不对!

温宁倏地明白过来,也许就是因为成书人与那人是一路的,所以才故意藏着掖着,含糊带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