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太子逼宫3--我们的血不会白流(2 / 2)

加入书签

见段锦说不出话,段钊觉得非常解气!

段钊又看向他的父皇。

“父皇,已经有一个忠臣死谏让您退位,您考虑得如何?”

“大秦交到你这没人性的畜生手中,大秦必亡!”皇帝气得声音都在发抖。

段钊抬起下巴,眼神狂热不可一世:“父皇,哪有像您这样诅咒自己国家的?这样劝诫您的臣子可是会前仆后继站出来。”他勾勾手:“萧大公子,大理寺卿赵高义以死谏父皇,求他禅让退位。”

赵高义拍桌而起:“段钊,你太过份了!”

“过份的是父皇,不如赵大人求求父皇?”

赵高义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段钊,你指鹿为马,残害忠良,不配老夫称你一声太子;这里是泰山之巅,神明看着,人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我赵高义绝不当一个逼迫仁君退位的小人!”赵高义看向皇帝,对皇帝跪地一拜:“皇上,臣主大理寺,明镜高悬,一生坦荡,无事不可对人言,今日更不当那颗污染明镜的尘埃;您绝不能妥协,臣先走一步!”

说完不用萧笛动手,直接以额头触地,血溅当场。

“赵大人!”

段锦激愤得要跳出来,肩膀上突然压下一道千钧掌力:“淮王殿下,阎某知道你没有中毒,但请别轻举妄动,否则阎某不会客气。”

段锦冷然:“本王虽非武林中人,也知华山自诩正派,想不到看到这样的场面,华山弟子还能助纣为虐,本王佩服。”

阎追月收回手掌,但没有回答段锦的问题,因为他回答不出来。

别说许多女眷掩面哭了、文官不忍卒视、武官义愤填膺;外族有些首领更是直接闭起眼睛,一脸沉默。

一名臣子忍不住站起来:“太子殿下,士可杀不可辱!两位大人以死明志,难道你想杀光这里所有文臣武将?”

段钊嘴角噙笑:“没办法,父皇一直不表态,不过李大人你说的对,这样一个一个出来死谏也不是办法;本太子也想当一名仁君,这样吧!本太子亲自走过去问你们,免得说本太子不给机会。”

他站到殿堂中央,表情一副很有兴致的模样:“本太子若走到你面前,你支持父皇退位,就喊一声『太子殿下万岁』;若支持父皇,就喊一声『皇上万岁』,游戏规则很简单吧?”

段钊随意浏览一下,第一个就走到发言的李大人面前:“李大人,就从你开始如何?”

李大人哪里知道第一个就是他,当萧笛长剑指过来,他腿一软就坐了下去,目光刚好看到赵高义脑浆迸裂的惨状,吓得冷汗不止、浑身发抖。

“怎么不说话?还是……”段钊阴鸷的目光看向段锦:“你支持的另有其人?”

“臣……”

“是『太子殿下万岁』,还是『皇上万岁』?”剑尖离他的胸口不到一吋。

“太子殿下万岁!太子殿下万岁!”李大人几乎是哭喊出来,头低得不能再低,他无颜见坐在堂上的皇帝。

段钊畅声大笑:“很好!萧簧,李大人有带头之功,回去提醒本太子,要好好的赏。”

有了李大人这一声,后面喊“太子殿下万岁”的人就多起来了,段钊愈来愈高兴,然后他来到苏冉面前:“苏大将军,你呢?”

苏冉原本紧闭着眼,这样的场景他不忍看;此时听到太子的质问,他缓缓张开眼睛,迎向段钊的视线:“太子殿下,本将军即使说了『太子殿下万岁』又如何?你敢用老夫吗?”他站起来:“老夫上过上百场战场,身上伤口好了又伤、伤了又好,几次徘徊生死边缘,不是不痛,是痛得心甘情愿。因为老夫少年时,曾跟随云崇礼云老将军,云老将军告诉老夫一句话:『苏冉,流血不怕、死亡不怕,因为我们的血不会白流,皇上会照顾好我们的家人,他是仁君。』”苏冉看向堂上的皇帝:“皇上,云老将军说这句话是二十年前,这二十年来,您没有辜负云老将军这一席话,所以老夫的答案是──”

苏冉以气若洪钟的声音道:“皇、上、万、岁!”

就在苏冉徒手抓住萧笛手中的剑抹向自己脖子时,段锦大喝一声:“别死!”

“起!”

几乎所有的事都在同一时间发生!

穆冰瑶头顶一道金光闪出,直接射向段锦身后的阎追月,段锦大喊之后一个转身,倾尽全力,给身后的人一掌──

袁清砚利用这一个惊变,华山四杰措手不及,他两掌击出,华山四杰中两人中掌,往两旁退开;袁清砚突破了四杰的箝制。

大帐四周跃进身着紫红军服四五十人,各个宛如猛虎猎豹;而八观音、凤凰小队也立刻一改怯懦胆小,迅速敏捷的加入对战阵容。

“黑云骑突击队救驾来迟,请皇上恕罪。”说话的正是唐晔:“李六、大同,保护皇上。”

李六和张大同立刻退出打斗现场,护到了皇帝和段铨身前。

这一切发生不过在电光石火间。

大帐里一阵混乱,又是惊叫、又是逃窜;苏冉毕竟是大将军,临战经验丰富,段锦大叫后,他原本要去抓剑刃的手改成挥开剑,即使中毒,他并没有完全失去内力,反而喝了姜汤的萧笛内力流失,无法第一时间追击苏冉。

阎追月中了金云蝉一击和段锦一掌,已经受了内伤;华山四杰本与袁清砚缠战,八观音加入后,华山四杰陷入颓势。

辛棋怒道:“袁清砚,你以多胜少,不怕武林笑话?”

袁清砚是连礼貌都懒得给了:“方才本公子被四只恶心的畜生箝制着。”

妍芝恼华山四杰很久了:“八观音齐上,今天一定要宰了这些江湖败类!”

而此时段锦大喊:“袁清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