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农夫山泉有点田1/5(2 / 2)
嗯?汉高祖?魏哪个魏?命世才?什么意思?
【历史翻译机:种师道说你不是平常人,豁达有点像汉高祖刘邦,神武如同大魏之曹操,仁德可比大宋仁宗,他说你年纪轻轻,有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的模样。】
【大概说你是位面之子。】
过奖了,过奖了!
赵桓挠头,这古代人夸起人来,妈耶,果然让人受不了啊。
种师道这样的人,都会这样拍马屁的吗?
果然还是做皇帝舒服啊。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个清脆歌谣声,忽然从远处传来。
赵桓站起来,极力远望,看着远处的地方,看到了有人在荒野里耕种。
不过都是女子,大同盆地,四战之地,这里的青壮男子都已经被抓去做壮丁了。
这民谣唱的还蛮好听……
赵桓没空感慨,因为他看到种师道的双眼婆娑,似有泪光闪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说的不就是种师道的一声写照吗?
老种绝嗣,家里也没有人了,村里人指着枯骨,说是他的家。
嘶。这老种听这诗,不泪崩才怪。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歌声还在不断的传来,种师道眼中的泪光却已然消失不见,取代的是坚毅。
他是一名大宋的将军,如果将军泪目,大宋安有铁骨?
那短暂的软弱,只是稍纵即逝。
种师道解释道:“官家应该没学过这首诗,这是乐府诗集中收录的民歌。说的是一名军卒十五岁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去,问村里人,自己这家里还有谁,村里人指着远处说他家里就只有坟地了。用庭院里的野菜,做好了饭,也不知道端给谁,哎。”
赵桓点头,大宋百姓就是如此模样。
生活无以为继,无地,无法生活。生活无以为继,刺字,做贼配军,勉强活着。
是时候改变这种模样了,这大宋不该如此。
如果说是为了纠正五代十国的军阀乱象,重文轻武。
已经承平百年的大宋,不应再矫枉过正下去了。
赵桓驻足,他感受到的是责任,对这片土地,对所有百姓的责任。
他需要做一个明君,大宋也需要一个明君。
赵桓指着远处的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的大斜坡说道:“种少保问朕,契丹奴当如何?”
“”种少保看到远处的煤田了吗?朕欲在此打造一处煤铁联营的工坊,那种超大型的工坊,需要的矿工很多很多。”
“挖煤啊,要死很多人的。”种师道也是点头,挖煤这活儿宋人很少有人做。
错非活不下去,不会下井挖煤。
能活下来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
“宋人活的滋润,不肯挖煤,那就让契丹人去,骟了他们,挖煤就是。”
赵桓说完,看这前面,蹲在路边的人有点熟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