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1 / 2)

加入书签

刘慧知道他说得对,如果始终无法解决粮草问题,恐怕不用刘恒来打,士兵和百姓就会自己站起来先把他们一锅端了。

可刘慧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这意味着他们到目前为止,坚持了二十年的心血都要毁于一旦。

已经走到了现在,所有人或多或少都猜到了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刘慧心里憋着一口气,凭什么他们做了那么多努力,却一直在被老天爷玩弄,本是意气风发少年郎,偏落到了灭国亡家的境地。

到底错在了哪里呢,为什么连老天都要和他们作对?

刘慧胸中积郁的情绪,因为杨佑的主张爆发了出来,他将杨佑重重地抵在了牌位前,抓着他的后颈把他的脸抵在不知道哪个皇帝的牌位上。

木质的牌位因为他们的冲撞摇摇晃晃,最后全部倒下落到了地上。

刘慧呆住了,“陛下……”

杨佑抓住他的手放在胸口,“我知道你心里苦,有什么气冲我来。”

刘慧的胸口剧烈起伏,抑制不住的怒火中烧,他给了杨佑一拳,正好打在杨佑的小腹。

那一拳让杨佑觉得自己差点要被打散,刘慧抬起另一只手,在空中颤抖了很久,最后无力的放下。

他用颤抖的哭腔仰天长叹:“天要亡我,时也?命也?”

杨佑整理好衣冠,端端正正地在刘慧面前跪下,“对不起。”

“现在说对不起还有什么意思!”刘慧激动地拂袖,扫落了一旁放着的木鱼。

杨佑将木鱼捡起来摆好,双手交叠抬起触碰于地,额头也跟着低到了地上。

这是大礼,不应该由君主向臣子行。

刘慧单膝跪地将他扶了起来,眼里的泪水止不住地掉。

杨佑笑着替他擦去,“我还有最后一件事情想求你。”

“陛下说吧。”

“我会和刘恒谈好条件,让他放过朝廷官员和百姓,也放过皇室成员,可万一他真动手了,我想请你劝劝他。”

刘慧点点头,伸出手抱着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有无声地流泪,宗庙里的长明灯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只剩下了一线火光。

马上就要熄灭了。

假如刘恒有头脑,他应该不会对官员、士兵和百姓下手,可皇室就不一定了。

杨佑必须在临走之前解决好皇室的安置问题。

杨休和杨伦家里都有些门路,杨休更是在江湖中混迹了多年,他们两兄弟商量好,等杨佑投降之后便乔装出城,从此隐居民间。

托囚龙大阵的幻境所赐,杨佑知道了如何进入高祖帝陵,高祖杨烁当年曾预料到齐国可能会面临大难,给杨氏后人在陵墓中留下了许多财宝以待东山再起。

杨佑虽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应该足够几家人安稳地度过余生了。

唯有薛王杨度决定留在京城,他也是个传奇人物,当年宁愿忍受着房州的艰苦生活也要从杨庭手下苟活,如今杨佑连后路都给他安排好了,他却不愿意走了。

那时的薛王正在和杨佑下棋,最后一子落下后,他双袖龙钟,泪痕不干。

“有什么可逃的呢?”他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皇叔总得要为几个孩子想想,他们还年轻。”说道这里杨佑不由得揪心,“杨言的死,是我对不住你们。”

“北抗突厥,南征刘武父子,为国死战,有何可惜?陛下不必介怀,他死得其所。”

“好吧,”杨佑也拗不过他,“如果几个孩子想走,就让他们去找老六,老六会安排好一切。”

他先遣散了臣属,然后将皇室都躲好,派出刘慧主导和谈。

能不战而取胜,刘恒当然愿意。

杨佑的条件也很简单,不准屠城,不准烧杀抢掠,不准杀害齐国的大臣和将士,约定之后昭告天下,以免刘恒违约。

刘恒起兵本来就没什么正义的名头,他这时候也不想再拖下去,更不愿激起民愤,双方很快就谈妥了。

杨佑借着给杨遇春和杨赤心发去了劝降的诏令。

听人说,杨遇春接到诏令后独自一人在军帐中坐了一天一夜,最后才决定带兵归降。

杨赤心那边本来也应该很顺利,但是刘恒的手下屠了当地的许多土族。杨佑在位时一直对苗蛮各族十分友好,竭力调解苗汉矛盾,甚至出台了发令和土为汉,给了各族与汉人相同的地位。

杨赤心原就是当地的大土司,又是杨佑的直系,对他忠心耿耿,诏令来了他都不想遵守,想直接发兵北上,如今刘恒这边又弄出了岔子,尽管刘恒很快就派人去安抚,但矛盾已经造成,杨赤心仍旧负隅顽抗。

这已经从新旧朝臣的矛盾变成了当地土司和刘恒的抗衡,杨佑已经无力再管,骊都的状况实在触目惊心,刘恒也觉得益州偏远,不会影响中原大局,受降仍旧继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