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驸马听令[GL]_17(2 / 2)

加入书签

“这可怎么办啊!”宋致哀嚎一声,趴在案上委屈地红了眼眶,一来是担心咸宁公主真的讨厌她了,二来是对咸宁公主老把人往恶意上想,束手无策,以后会不会怀疑她其实心还在宋家都很难说。

宋致叹了又叹,收拾着碎了一地的玻璃心,开始想办法跟咸宁公主解释,她还要保证,以后作息规律,好好学习,认真对待,公主说什么她听什么。命苦,太苦了!

第17章 运气不是一般差

三天过去,咸宁公主故意不见宋致,虽然两人都是在府中,可是咸宁公主不高兴,宋致这个没地位的驸马也见不着她。任宋致后悔得抓心挠肝,咸宁公主都不闻不问。她就呆在藏里,整理从宫中搬出来和余度、白柳、窦途他们收集来的书籍。宋谦在养病,宋家经过大火之后安静了下来,她已经完成了嫁给宋放牵制宋家的任务,自然可以休息一段时间,看看书,喝喝茶,侍弄花草。

咸宁公主的生活很平静,从前在宫里就是这样,现在只不过是换到了宫外,多了自由。成婚的时候,天子赐她孤本名书十二卷,名画字帖五十张,还有七七八八的书,填了一整个架子。大将军也送了她不少的书籍,宋谦这个老狐狸下聘礼的时候更是送了三车。咸宁公主很满意这种无人打搅的生活,早上练剑,下午读书,晚上下棋,实在舒服。她每天听窦途讲驸马在梧桐园天天打听公主去哪儿了,好像很着急的样子,面上总会露出微笑,在窦途眼里,有了几分的少女的狡黠,连陪着下棋的余度都忍不住摇摇头,笑公主御夫有术。

“驸马今天还在抄书,不问公主在哪了,老老实实呆在梧桐园养病。”白柳过来汇报了。

咸宁公主捏着黑子,在棋盘边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似乎没有听见白柳的话。

窦途在旁边拿着酒葫芦灌了一口酒,抹了抹嘴,笑道:“驸马估计是想明白了,公主在晾她呢。说不定这会儿正从书里查计策,想博公主原谅。”

“公主用心良苦,只希望驸马不要辜负公主对她的栽培啊。”白柳深以为然地附和道。

咸宁公主落下一字,围困住了余度的大龙,微微一笑,问道:“旧年,你认为呢?”

“驸马的聪明与认真自然无话可说,只是这心性有待磨练。公主先施以恩惠,给予关怀,驸马困顿疾苦中,得遇公主,自然不得不依赖生存。公主的宠与罚,都是为了让驸马更加信赖公主,看来公主深得《韩非子》的三昧啊。”余度的八字胡随着他开口,一抖一抖的,显得诙谐。

咸宁公主笑道:“对她好,是为了让她感激和附从,对她严厉,是表示亲近,也是对她好的一种。对一个人好有很多种方法,不一定是一味地迁就。本宫是真的希望她能倒向本宫,为本宫所用,不要成为敌人才好。”

“驸马的忠心毋庸置疑,她对公主的好感甚于生父宋谦。”窦途插嘴道。

白柳却蹙着眉道:“可她连生父家族都能抛弃背叛,往后真的能一直听从公主之令吗?”

余度起手落子,替咸宁公主回答了这个问题:“背叛了家族还有活路,背叛了公主,恐怕世间就容不下她了。当年武乡侯不正是弃家投了文帝,屠杀亲族,文帝还说夸他大义灭亲呢。”

虽然把咸宁公主比作文帝不合适,但在场的人都没有反对,默认了这个说法。余度说的是文帝时期,有渔阳太守造反,幽州震动,反贼汹汹,攻破了好几个郡。渔阳太守的三子没有从贼,反而上书文帝,请求领兵平叛。当时幽州牧不顾众人反对接纳了渔阳太守三子,给他精兵一千,结果他直捣黄龙,把太守的亲族全部抓起来,然后当着渔阳百姓的面杀了个干净。后来此人表功封了武乡侯,文帝赞扬他是大义灭亲,忠心良臣。

眼见天又要黑了,咸宁公主起身准备离开藏,却见家奴匆匆赶来,急切地禀报:“不好了!公主,张左监带人来抓驸马了!”

咸宁公主弄不清楚情况,扫了一眼三位心腹,很显然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尤其是余度,咸宁公主把监视张贺的任务给了他,突然出这么一档子事,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他当即道:“臣先去看看情况。”

咸宁公主点了点头,等余度带着人去查探情况,她才对白柳道:“去给良乡侯府递句话,就说本宫对他们很不满意。”

白柳应喏,领命而去。只剩下窦途一人,窦途一改流里流气嬉皮笑脸,变得凝重和严肃,他对咸宁公主道:“臣以为公主一定不能让张贺把驸马带走,且不说驸马身份不能暴露,若是廷尉府今天从公主府带走驸马,陛下会不会责难尚不必说,单是朝中就会引起慌乱。小小廷尉左监今天能拿驸马,明日就能拿公卿王侯。总之,驸马不能跟廷尉府的人走,这是公主的脸面,也是打乱陛下部署的危机。”

本来对此还不生气的咸宁公主听了这番话,眉头紧锁,脸色一沉,快步向梧桐园的方向走去。

冷冷清清的梧桐园此时很是热闹,张贺领着廷尉府的人堵在了梧桐园的门口,明安带着几十个人高马大的亲卫刀剑出鞘,隐隐和张贺对峙。余度和宋致都在,咸宁公主远远就看见人群中矮小消瘦的驸马,近了一些就能听见她说的话。

“……张左监说本官是杀害五公子的凶手,可有证据?若无证据随意拿人,可是欺君!”宋致脸上生起薄怒,用力地甩了一下袖子,“既然你说私情归私情,公事归公事,那就请张左监把证据拿出来,还有廷尉府捉拿本官的文书,否则,光凭你带人闯公主府的罪名,就足是死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