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389 我都要了(2 / 2)

加入书签

玉皇虽然被安排进了这个部门,但以他的资历,侍郎都够呛,陛下还需要一个人在这个部门掌总。

应该是谁呢?

徐光启慢慢思索起来,一个一个的排查,侍郎到巡抚,他都想了一遍,然而却没什么收获。皇帝亲自提拔起来的人很少很少,大部分沿用了天启朝的官员,这些官员虽说因为东林党的原因,比较靠近皇帝,但终极不是自己提拔起来的,用起来没那么顺手。

而且,现在的阉党已经分裂了,四分五裂,各个派系都有,这些人恐怕不会以帝党自居。

而地方上,陛下任命的巡抚也几乎很少,一个熊文灿还入了内阁,也许陕西巡抚杨鹤是一个很好的对象的,但对方能力不足,而且陕西现在事情很多,临时换将不太好。

既然皇帝没什么人,那就只能从自己这一边考虑了,亲近自己的,也可以视作亲近皇帝。

徐光启是后世的上海人,此时叫做华亭县,这个县城出的官不多,乡党很少,不足引为依仗,那就只能从同年考虑了。

他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这一批次的进士,大多年龄很大,退出了朝政,不过也还有些在朝廷中任职的。

都察院佥都御史郑三俊,毕懋康,都是他的同年。

这两人都是刚刚启用不久,虽然资历比较老,但由于南京六部的裁撤,只能先塞在都察院,因此得了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如今人事大变动,正当其时。

两人年纪都比较大,资历也很老,足够任职了。

“我举荐郑三俊任驿部尚书,毕懋康任兵部尚书,李长庚为户部尚书。”趁着一个空隙,徐光启开口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李长庚在工部,他走了就能空个位置,到时候也好为自己学生谋划一二,至于其他两个,则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势力,和自己亲近的人越多,事情越好办,尤其是在内阁没有取得相应地位的时候。

徐光启的一番话,顿时让人一惊,谁都没想到,他的胃口这么大,一下子包揽了三个尚书的位置。

面对他的举荐,内阁三人都没说话,钱龙锡是不想直面其锋,而另外两人,多少算是帝党的一员,怎么着也不能直接反对明面上帝党的老大啊。

只是,内阁沉默下来,下面的朝臣却泛起了轩然大波。

李长庚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如今被启用为工部左侍郎,资历和地位都不缺,没有多少人攻讦。

但郑三俊和毕懋康不同,他们虽然资历履历都不缺,但当初下台的原因却都一致。

和阉党不合!!!

要知道,如今台上的很多人,都是阉党啊!

虽然经过调整,但残留的依然不少,这些人怎么可能同意他们两人再次上台,这不是打脸吗。

这也是为什么,两人启用时,只是被分配到了都察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