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毛驴回六零年代[GL]_53(2 / 2)
李丽春点点头。
于是伴着细风李立权给丽春弹奏起来海港之夜,李立权闭上眼睛投入弹奏的样子很是唬人,李丽春多见的都是比较实在的北方汉子,有时都是说话大吼大叫的,骂字频出,即使如夏夜那样斯文的,也很少有艺术才华(其实只是人家低调!)。
想想又是城里下来的知青,李丽春瞬间有些向往的看着李立权,微怔住了。李立权弹奏完看着呆怔的李丽春,心里很是得意,这屯里就是这点好,只要他一弹音乐或者朗诵诗歌就会吸引人,有时还会有白面馒头夹肉吃!李立权想了想暗暗吞了下口水,从背着的包里拿出一本诗集递给了李丽春。
“姑娘,如果你不开心了就看看诗集,读读里面的那些优美词句,那会让你觉着自己的精神跟着升华,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打倒!有什么问题,不介意的话也可以来和我说,怎么我也是当老师的嘛!开解下就好了!”
李丽春从沉溺中醒了过来,接过来诗集,点点头:“谢谢,我。。。”
还没有说完,就听着三五个女孩的声音传了过来,一个女孩对着李立权喊着:“哎呀!李老师你今天弹的有点早了,咋不等俺们下工呢?”这是刘寡妇的女儿刘琴,和李丽春一般年纪大小。
李丽春赶忙把书籍掖到袖子里:“我先走了,等看完了我就给你还回来!”说着急匆匆的背着刘琴她们从另个方向而去。
等到刘琴几人到的时候问道:“李老师,那李丽春和你说啥子呢?”
李立权微笑了一下:“她叫李丽春?没啥,路过打个招呼,我之前怎么没见过她呢,是咱们屯里人不?”
刘琴撇嘴:“是,咋不是呢?就是个清高不合群的,还上高中了呢!今年也没听说考上大学!估计现眼了吧!”
其他几女也是咯咯咯的跟着乐。李立权听着赶忙拉起来手风琴,转移几女的话题。心里则想着:李丽春吗?不错!
最终李丽春在家人的支持下又开始了复读,夏夜也就没说矿厂招工的事!毕竟招工的时限已经过去了!只是李丽春每个周末从县里回去总会提前去河边听李立权拉手风琴,或者两人一起朗读诗集,这事只是都避着人群,夏夜及李家众人都不知晓。
李建国打好家具后,让李甲告诉夏夜后,夏夜就把定制的家具在李森的帮助下拉到县城。
夏夜首先将格挡板给定好,因为安装了滑道,一半可以推拉,这样整个屋子在白天都有光亮。把里面的单人床挪出来放在外面,里面安置了架子床,对面靠着墙的地方放了张梳妆台,在梳妆台旁边放着新打的大衣柜,因为床离地面有一米多,夏夜还特意打了两个带大铜锁的红木箱子放在床底。
外间靠着墙和床放着那张三抽屉的桌子,饭桌打的是可折叠的,不用的时候就放置子旁边,在靠门位置放置了鞋柜橱柜,衣帽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把煤球炉也在门口安置好。
正好户口本粮食本也已经发到厂员工手里,夏夜特意去领了当月的煤炭供应,因着是重工业铁矿厂,所以比别的单位多出30斤的量。夏夜把领回来的煤炭在院子里制成了的煤球,然后被夏夜用门板搭置在门口小棚子里面,外面用塑料布和木头做的门,不用的时候可以锁上。
一切准备妥当了,夏夜也就正式上班了!
在报道以后,夏夜就和一批20个同事在厂委会议室接受思想教育培训,踏实工作,奉献价值,一颗红心向太阳,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建设添砖添瓦!等等,写学习心得体会,个人思想报告,然后终于在半个月后,一线操作工被各自的师傅带领着下井作业学习,而各部门新晋的干事向各个行政部门或者采购部门就直接去各部门报道。
夏夜直接找到柳主任报道,当天柳主任就安排好了座位,这时不年不节,采购部也不算忙碌,而且零部件有老员工的关系跑着,夏夜就坐在办公室里学习下就成。
采购科之前总共加上柳主任有六人,现在加上夏夜,七人,女士只有崔淑英大姐一人,还是因着年轻时就走南闯北的革命人士,所以破格留在采购科,出差经验不亚于柳主任,只是现在40多岁了,比较照顾家庭,一般出差的话也就出短途。
其他人年龄都在25岁往上。最年轻的就是夏夜,现在和崔淑英大姐坐对面。崔大姐很热情,这时正帮着夏夜擦了桌椅。
崔大姐指着东边墙角的桌子说道:“夏夜,那个位置,坐的是老李头,不过他现在在内蒙出差呢!他对面坐的是小时天,大名叫石大磊,自从买了手表见天的喜欢告诉别人时间,咱们都叫他小时天。人呢,不坏,不过就是比较喜欢八卦。西边那两张桌子靠窗户那边坐的是朱熊,别看这名字威武,是咱们科室最瘦的,我们都叫他瘦猴,不过他最乐于助人了;还有个小子,你注意了,叫王秋风,其实人很大气,不过老是对外人说自己就是为了打秋风活着的。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咱们这个科室很团结一点不欺生的,你要是再外面受了啥委屈,就和大姐说哈!”
夏夜一听崔大姐的介绍,心里就乐的够呛,看来以后在科室里不寂寞了。听着崔大姐的嘱咐,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麻烦崔大姐照顾的。
夏夜在下班后和崔姐告别就骑了自行车回家,因为同一个科室,刚来,夏夜想着还是和柳主任避避嫌,就没有和他一起走。到了家里,生火做饭,这时就超级怀念家里,要是在家,夏母应该已经做好了饭。本来以为单身宿舍都是小年轻,应该没什么人,但是大错特错,哪家基本都住了好几口子,有的是从农村把家里老小带来吃公粮,有的是县里住的不富裕,把兄弟姐妹带过来,像夏夜这样一个人住的一层也就三四个,都很是扎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