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蔡邕领衔劝进(1 / 2)

加入书签

(正文)

一看在座众人都明了了他的弦外之音,蔡侯爷不由得心中大乐了。自古以来,朝堂之争,争的就是人才和资源,争的就是门阀和山头儿。汝南袁家四世三公,太原王家有“王半朝”之称,还有杨家和荀家,支撑天下世家大族的,不就是眼前这些阳光灿烂的热血青年吗?

十余年来,他蔡邕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门心思教书育人,为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吗?如今,这个机会真的就来了!大司马刚刚击败关东联军,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三人落荒而逃,大司马和昭懿夫人的声望如日中天。此时此刻,正是扶立监国刘熙正位之时。

蔡侯爷宦海浮沉多年,做事儿自然是非常谨慎的,他特意把女儿文姬和女婿荀闳叫过来,三个人在静室之中整整密议了两个时辰。从静室之中走出来时,蔡侯爷的心中早已大定,这“议朝仪”一事儿,真的该提上日程了。“议朝仪”之后,便是“天子正位”和“大司马封王”两件儿大事儿了。三件大事儿,一环扣着一环,若是迤逦走来,怎么着也得花上数月。

于是乎,本朝的新兴世家蔡家和老牌世家荀家便联起手来,从“议朝仪”开始革故鼎新了。蔡侯爷身上的担子是最重的,他要利用自己在洛阳士林一言九鼎的地位,大造舆论,使得清流士子、朝野上下都跟上自己的步伐。文姬负责联络昭懿夫人,荀闳负责联络世家。

“岳丈大人此举,定能一举奠定大司马-哦,不久之后,就是温王了-在朝堂之上的地位。经此一战,陈留蔡家将超越太原王家,成为本朝一等一的世家大族。”荀闳微笑着恭维道。他性情淡泊,但是,他性情淡泊,并不代表颍川荀家性情淡泊,毕竟有数千族人在。

颍川荀家两边儿下注,荀彧在曹孟德一边儿,荀攸在大司马这一边儿,以前各为其主,还勉强还说得过去。可是,如今胜负已定,颍川荀家再不出来表明态度,朝廷就会有些想法了。大司马是个热血男儿,还好说一些,昭懿夫人严嫣的眼睛里,可是揉不得一点儿沙子的。

如今,岳丈大人登高一呼,颍川荀家立即跟上,再加上颍川陈家、弘农杨家,本朝的四大世家,就已得其三了。弘农杨家的杨修、颍川陈家的陈群,如今可都是当红炸子鸡,红得发紫了。颍川荀家带头儿劝进,这脚踩两只船的前愆,大概是能轻松抹去的,这就两全其美了。若是大司马和昭懿夫人追论岳丈大人和文姬的功劳,颍川荀家没准儿还能封上几个县侯。

文姬是极聪明的,一眼望去,就看穿了夫君的小心思。她微微一笑,又暗中加了一把劲儿。“父亲,这次劝进,仲茂可都是亲力亲为,费了许多心思的。日后论功行赏,可不要亏待了他吆。”“仲茂是我的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我岂能不大加美言?”蔡侯爷笑着嗔道。

“再者说来,你负责和昭懿夫人联络,这些事儿,还用得着你老爹说吗?恐怕早就在昭懿夫人面前足尺加三,大夸特夸了吧。”蔡侯爷抬眼看了文姬一眼,脸上似笑非笑地说道。“爹??????你又瞎说!”文姬的脸色突然红得像灿烂的晚霞一般,她口不应心地嗔道。

“好了!好了!就这样吧,此次劝进,我估摸有七八成儿的把握!”蔡侯爷笑道。

如今,这劝进一事,已经箭在弦上了,蔡侯爷不由得收摄心神,继续发言了。

“依老夫之见,这议朝仪,其实是三件大事儿。其一,议定朝仪,以示新朝确立,革故鼎新之意。其二,孝怀皇帝世子刘熙即皇帝位,正位君临天下。其三,大司马功勋卓著,非封王不能彰其功。这三件事儿,其实是一环扣着一环,环环相扣的,须得一样一样儿来!”

“诸君,方才老夫讲的都是先秦以前的朝仪,现在,我再来讲一讲本朝的朝仪。”

“本朝,最高级的官员为三公:即丞相本朝称司徒、太尉、御史大夫(本朝称司空。皇帝对他们的礼敬仪节有“兴”,是以起立作为对他们进见的迎接礼,或对其叩拜的还礼。相比先秦时期君主向臣下行揖礼、空首礼要怠慢多了,无需向臣下俯身作揖或叩首,无伤皇帝至尊身份,因而,作为礼仪制度继续保留。这,便是举止之礼中的站立之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