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德阳殿中忆往事如梭(1 / 2)

加入书签

(正文)

大汉建安元年,四月初八日,辰初时分,大汉的京师洛阳城,南宫,德阳殿内。

文武百官身穿崭新的衣袍,满脸喜气,精神抖擞地进入德阳殿,按照班次坐好。这一次的更化改制触动颇深,给人以天翻地覆之感。和以往相比,文武百官的衣袍区别明显,漂亮多了,也显得威武华丽多了。远远望去,就好似一片片朝霞锦绣一般,颇有一番大国气象。

更化改制之后,官员平时穿的常服是圆领袍衫,通常用有暗花的细麻布制成,领、袖、襟加缘边,在衫的下摆近膝盖处加一道横襕,故又称“襕衫”。“襕衫”上的这一道横襕是中书令贾诩建议加上去的,以示不忘上衣下裳的祖制。文官袍上绣有飞禽,颇具文雅气质,武官袍上绣走兽,呈现勇猛气魄。这些飞禽走兽,都是按照各自的品级绣上去的,栩栩如生。

官员的品级,是通过官服的颜色、腰带和配饰来看的,最简便的观察方式,就是看补服。

补服,是加在蟒袍之外的外褂,正中用金线绣织鸟兽形的正方图案。文官为鸟形: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雪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未入流为黄鹂。武官补服的图案为兽形;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为虎;五品是熊;六品、七品为彪;八品犀牛;九品是海马。官场新丁,通过补服看品级一看便准。

至于官员的服色,规定如下: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磨石。其武官,欲带手巾、算袋者亦听。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碧,九品服浅碧,并鍮石带。妇人从夫之色。仍通他色,饰以铜铁。”在紫袍之中,又有分别,一二三品大员的区分,要看补子。

对于常服的纹样,规制如下:“三品以上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四品五品,许服地黄交枝绫。六品以下常参官,许服小团窠绫,及无纹绫,隔织独织等充。除此色外,应有奇文异制袍袄绫等,并禁断。总之,颜色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绯——绿——碧。而腰带饰物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金——银——鍮石。如此,才能区分品级。

至于黄,在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太常马日磾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

除了品色、补服、腰带之外,还有一项制度,那便是章服配鱼。鱼,指的是腰间的鱼(龟)袋。在更化改制的诏令之中,是如此说的:“自后(建安元年)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随身佩鱼的目的,一是用它作为朝君应见的凭证,二是用来明尊卑、严内外。

鱼符上面刻有姓名并且分成两盘,一盘在朝廷,一盘自带。如有迁升,以鱼符相合为证。鱼符也是出入宫廷的凭证。三品以上穿紫衣者用金饰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衣者用银鱼袋,致仕者佩鱼终身。同时,官员腰间的革带不用带钩,而用带扣板扣结。带上装有带銙,这是一种方形饰片,依官职品阶不同饰片质地有所区别。按照玉——金——银——鍮石的次序。

本朝官员的袍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大凡祭祀或者有重大政治活动之时,必须身着朝服(又称具服)。一般场合时穿着公服(又称从省服),平时燕居之时身着常服(又称讌服)。

样式有缺胯袍、裲裆、半臂、褠衣、大口裤等等。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襈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新官制下各级官员的主要服装样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