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2)

加入书签

“玉儿……”

“干嘛。”

“给我亲一亲。”

“好呀,我也想。”

容玉眉梢都是温柔的笑意,不由得宋俨明再开口,早就一把拉下他的脖子堵住了宋俨明的薄唇,慢慢将他那严肃端正的样子打破,直至染上属于他一个人独享的□□。

每个人大概从一生下来都在找属于自己的归属,但人海苍茫,何其容易,所幸,他们找到了,并拥有了。

容玉轻轻咬着宋俨明的唇,闭上了眼睛,突如其来的泪水从眼角滑落,这份喜悦简直要让他错乱了。

宋俨明避开他的小腹,将他纤细柔软的身子揉进了自己的身体,心间的满涨难以再盛。

“玉儿,我们一辈子不分离。”

“嗯。”

***

玄宗的身子虽对外宣称已然大愈,但近臣们都明显感觉到了陛下愈发衰弱的精神,近来朝政动作频频,明眼人都知道快要变天了。

自玄宗拔除赵家党羽,三公权柄式微,内阁也几如虚设,天家高度集权,等驱傩大典过后,玄宗破天荒重新启用内阁,林太傅任内阁首辅,宋俨明自中书令划至内阁,任参知大学士,京中官员动的动,留的留,一个月内,内廷竟出了百余敕命。

再过一月,玄宗独子重瑞封太子,昭告天下,不多久,太子生母徐妃暴毙宫中,追封仁孝皇后。

容玉只在街知巷闻中听闻只言片语,却也知道这背后一桩桩一件件的血腥。

主少国疑,留子去母自是堤防外戚干政的常规手段,容玉心里也明白这手段的合理性,但心间仍是不可自拔地泛着凉意,这位未来皇帝的生母,因为皇帝酒后的眷顾,诞下了唯一一个合法继承人,这虽然让她的身份一朝晋升,但也成为了她的一道催命符。

也不知皇帝下达命令的那一刻,有没有一丝心软。

容玉看着窗外被风刮得摇曳的树枝,叹了一口气。

他的肚子已经六个月了,所有前期的难受似乎一下子过去了,如今他好吃好睡。也开始渐渐适应了自己怀有一个生命的事实,甚至有时候还会忍不住偷偷猜想,这是男的,还是女的,或者说如同他自己一般,是个双儿?

容玉摸了摸鼓起的肚皮,许是身体里激素作祟的缘故,心里突然泛起了一股很奇妙的憧憬。

宋俨明已经连续在宫中三天三夜了,他时不时有信笺让人带出来,上面没有说什么,只让他一切安心,容玉知道,皇帝快要不行了。

按照容玉对书中的记忆,这时候的皇帝已是强弩之末。

他对皇帝没有多少感情,只因为他是宋俨明的生父,所以难免心间替他难过,而且,皇帝之死也是天下大乱的一个契机,至此,北安朝开始了数年的动乱。

容玉心间的不安再度泛起,可他如今什么也不能做,只能静静地等待着腹中胎儿的诞生。

等午后,他没有等来宋俨明,却是等来了一道圣旨,命他速速进宫面圣。

容玉心间不安,不知道玄宗此刻要找他作甚么,那宣读圣旨的公公看出了容玉的忧虑,又从袖中拿出一封信来,上方的容玉亲启四字遒劲隽永,自有风骨。

容玉何其熟悉宋俨明的字,当下便将信拆了,只几个字,“安心进宫。”

容玉心想,恐怕皇帝真的是不行了。

当即进屋换了套稍稍正式的衣裳,便随着那太监入宫了。

第82章 兄弟

容玉第一次见到这样真实的皇家内苑,殿宇亭阁巍然屹立,雕龙画栋不胜华美。上一世,他也去过不少帝城,但与那些已成为旅游景点的地方透出来的气息不同,这安阳宫殿多了令人不安的迫人的王权气息。

宫人们行色匆匆,却没有发出多少声响,每个人连呼吸都是谨慎的,等穿过重重宫闱,容玉终于来到了玄宗的寝宫。

寝宫的大殿外,乌压压地跪了数百号人,每个人脸上都带了愁容,有些人甚至嘤嘤哭泣,不知真心假意。

容玉吞了吞口水,心间更是笃定了来时的猜测。

带他来的公公只让他在原地稍待片刻,便去了殿内,不一会儿,一位面容哀戚的老太监持着拂尘向他走了过来,

“是容玉公子?”

容玉称是。

那老太监擦了擦眼角,恭恭敬敬道,“公子随我进去吧。”

容玉点了点头,随着老太监的脚步来到寝殿。

帝皇起居的祁阳殿内静悄悄的,容玉刚进殿门,那老太监便退下去了。

屋里安静一片,轻烟缭绕,有着暖香。他还没打量一会儿,便听见微微响动自里传来,眼前的金黄纱幔隐约一道人影出来,等起开,宋俨明沉重的面容现在眼前,他目下青黑,嘴唇起了死皮,看见容玉来了眼前多了一丝亮色,但什么话也没说,只上前将他的手牵了,然后撩开纱幔往里面走去。

里面的温度更是高了几分,兽首铜炉里的金骨碳发着红光,铜炉旁是一张明黄色的大床,大床的纱织床幔已放下,容玉朦朦胧胧地可以看见一个人躺在里面,他知道,那便是北安朝的主人,宋俨明的生父,玄宗。

此刻他正安静地躺着,像是睡过去了,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直挺挺地跪在床前,他穿着明黄色的太子衣袍,面目稚气,他显然是跪得疲累,眉宇间一股倦色,却仍是挺直了背跪着,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容玉拿着询问的眼神看着宋俨明,宋俨明轻轻摇了摇头,为他引到一旁的官帽椅示意他坐下,旋即,又回去半俯着身子与那太子说了什么,太子眼睛一亮,面上带了些许解脱的神情,很快站了起来。

容玉亦是站了起来,朝他微微颔首,一边打量着这个宋俨明未来要辅佐的少年天子仁宗,小说中,这仁宗一辈子没有什么大作为,但好在也不是一个昏君,唯一的贡献是生了一个明君,将北安朝的国运推至巅峰。

仁宗一朝能臣辈出,倒是显得这皇帝有几分弱势,君弱臣强本不是一件好事,但仁宗一生却是顺遂善终,这得益于日后宋俨明重建的内阁,内阁分三司六部,相互牵制,相互均衡,自仁宗朝开始,这内阁也成为了日后北安朝最高的幕僚和决策机构。

</div>

</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