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 / 2)
“矮个子,有点大肚子的那个。”
“松原先生啊。”江满瞥着姚志华好笑。想想昨天吉田刚来过,今天一早松原就来了,未必不是接到了什么消息,便问道,“啥时候来的,走没走”
“来了有十分钟了,我说你们有事出去一下,给他们泡了茶请他稍等,叫小王和小赵赶紧去找你们,你们没遇上”小焦问。
“走两岔路去了吧。”江满拍拍小焦姑娘的圆脸蛋,这姑娘还真靠谱,“哎哟小焦,谢谢你啊,畅畅赶紧给你小焦姨香一个。”
小焦姑娘大约还没搞明白“香一个”是啥意思呢,畅畅小姑娘已经搂住她脖子,叭地一个香吻。小焦姑娘大约还是第一次被人亲,摸着脸笑,伸手把畅畅抱去玩了。
江满和姚志华回到展位,果然看到松原坐在榻榻米一侧喝茶,他的那个下属和翻译坐在他旁边。
两口子一边换鞋,一边赶紧诚挚致歉。
“我们刚才有事出去了,不知道松原先生要来,让您久等了。”江满和姚志华坐到另一侧,江满眼角瞟到她故意放在茶桌果盘里的吉田的那张名片,位置稍有变动,字本来向着她这边的,应该是被拿起来过了。
“是我们今天要跟别的商家签一个合作意向,经过您的展位,就顺便进来拜访一下。”翻译说道,他坐在松原身后,一边说着,一边冲江满和姚志华挤挤眼。江满不禁会意一笑。
“劳各位久等了,实在抱歉。”江满微微欠身。松原便也欠身微笑,客套说哪里哪里。
“你们去哪儿了,找到合作方了”翻译再问。
江满目光看着那个翻译,中国人倒是有默契啊,便笑道:“刚才是去拜访一位客户了,不过也还只是有个意向。”
翻译跟松原翻译了一下,松原大约是已经有了这个猜想,神色未变。
“其实我更愿意跟松原先生合作。”江满坦诚笑道,“那位吉田先生,怎么说呢,松原先生如果认识吉田先生,应该就有所了解,他毕竟年轻,不像松原先生本身就是能够完全做主的人,很多事都需要请示他远在东京的社长父亲,如此一来,我就会对彼此的长期合作有所担心。”
松原一听,立刻表示他也很期待跟江满合作。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当然双方不会立刻就签订合同,出口商业不是那么简单,双方先协商之后,签了一个初步的合作意向。又花了两三天时间,磋商合作的具体事项,招商会相关法务部门也有辅助帮忙。
松原作为一个经验老道的进出口商,第一批跟江满定下了六个品类,十四款产品的出口合同。并提出,以后他们可能还需要定做,按照他们的设计要求增加某些款类的产品。
实则江满在她坚持的“五块钱”的基础上,对每一款具体产品的价格还是有所让步的,简单的一个杯垫,报价五块钱并非长久之计,合作共赢,大家长期赚钱才是合作之道。
如此一来松原也满意,总体的合作协商气氛比较友好。
这一单生意做成了,江满有信心,凭借他们产品的定位准确,制作精良,和合理长效的价格,先机他们占了,几年后这方面的出口生意,别人想抢也抢不过他们,说不定还能在当地形成一个特色产业。
一高兴,江满就带着畅畅逛遍了大沪城,好吃的好玩的买了一堆,反正回去的时候姚志华一起走,有人扛行李。
这可苦了姚志华,他期末考试,只能眼巴巴看着人家娘儿俩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逛街买东西,到处疯玩。
24号,农历腊月十九,三口人才风尘仆仆回到老家,这一趟出门都半个月了。
在永城下了火车,年关春运人那个挤呀,从永城坐客车再到县城,江满和畅畅已经累得不想动弹了。
姚志华舍不得老婆孩子辛苦,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大包行李都是他扛着呢。
因为之前没确定归期,也就没让小刘和谷雨来接他们。两口子带着孩子走出汽车站,商量了一下说,天也不早了,干脆住一晚上吧,别那么赶了。
“住招待所”姚志华说,“去谷雨家住不方便,他们孩子小,又是跟公婆住在一起。”
“我也这个想法。”江满道,“咱们先去招待所,回头再联系他们,不然小刘和谷雨该埋怨我们了,一准让我们去家里住。”
三口人先去招待所住下,休息收拾一下,晚上才去江谷雨家吃了个饭,两家人大人孩子聚一聚。第二天,腊月二十,才一早坐车回家。到镇上下了车,再坐驴车一路回到村里。
江满可不知道,村子里好多人对她的“成功归来”已经是望眼欲穿了。一进村,就遇到几个村民围上来问这问那,问江满是不是真把玉米皮编的不值钱东西卖给外国人了。
“你们可回来了。”肖秀玲听见动静就过来,笑道,“队长叔昨天来问两遍了,还专门派了姚大军赶车去镇上等你们呢。”
“我原本拍电报跟他说昨天到。”江满笑。一边叫畅畅给小陆杨分零食和礼物。
“你家陆安平哪天回来”姚志华问。
“再等几天,小年前后估计能到。”
三口人放下行李,洗把脸,听到消息的老队长就找上门来了。
“队长叔来啦,赶紧进来坐。”姚志华迎了进来,江满就去倒茶。
“别倒了,哪还有心思喝茶呀。”老队长摆摆手,“你们赶紧跟我说说,这事情真成了那些个东西日本人真的要”
“叔瞧你说的,这事我也能哄你”江满就把具体的合作详细给老队长说了一遍。
至于村里后续的安排,她其实路上跟姚志华也讨论过,打算搞“订单生产”,跟村民签订生产合同。当地农村很多人都会编这些手工,即便不会的想学上手也快。组织人进行培训,明白具体要求,保证质量,就可以了。
把供货任务分解到各个加工户,分散生产,这样既不需要集中的大厂房,又灵活方便,最大限度让村民利用空闲农闲来编货挣钱。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统一管理和质量把关。
而根据第一批合同供货量,村里人埋头苦干也就差不多了,所以肯定优先给本村村民加工。如果将来再扩大的话,还可以向周边其他村庄扩展。
眼下就是管理的形式问题,村集体说真的,江满对老队长很信任,但是老队长都准备卸任的人了,接下来的继任者,继任者的继任者……谁知道会是怎样的人啊,能力一方面,私心一方面。村干部这个阶层,啥样人没有
并且村集体单位在眼下,也不好申请到进出口自主权。
所以江满想到的长久稳妥的法子,就是成立专门的公司。老队长听她解释了一下,一拍大腿:“那咱就公司,公司好,你就当那个大经理。”
“我不当经理。”江满笑道,“您来当,卸任不当村长,也不耽误您再当几年总经理,又不用你干啥,就凭你的为人和威望,动动嘴管管事儿,就行了。”
又解释了一下,说咱们这个“商贸公司”可以采取股份制,让加工户入股,股东推选经理,还解决了先期资金,这样最稳妥了。
至于产品价格,江满也跟老队长说了实话,按她跟松原的协议,14款产品价格基本都在两块到五块钱之间,刨去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下放给加工户的话,她想定在六毛到一块四。
“这……”老队长睁大眼看她,犹豫着说,“畅畅妈,我看你是出于公心,要不然你也不用跟我说实价,你把钱都赚了我也不知道。可是咱一个垫子吧,给加工户六毛钱,去掉你说的各种成本,卖给日本人两块钱,一个咱就得挣一块钱还多呢,这也……太多了,我想法,就是让村里人都挣钱,改一改咱这个穷命。”
“不耽误。”江满笑道,“叔,你想过没有,要是你对外公布,说这个小小的杯垫能卖两块钱,或者你给村民一块五吧,会咋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