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2 / 2)
林蕊颤巍巍地举起手来:“那京杭大运河还是人工开凿的呢。”
按照姐姐的理论,这应当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啊。
林鑫一噎,到底是谁刚才还担心大船会将整江的鱼虾都赶尽杀绝的?
什么话都被她说光了!
林蕊见姐姐有举起手拍她的趋势,立刻嚷嚷着她要好好学习,不许姐姐打扰她。
林鑫又好气又好笑,只得悻悻地放下手,由着她看原文杂志去了。
林蕊翻着姐姐,好不容易托人找到的最新一期杂志,仔仔细细研读了上面关于甲壳素的文章,最终还是失望地叹了口气。
现在利用乳酸菌处理龙虾壳得到甲壳素的实验,进展得比较顺利。
经过他们反复论证,在培养基中混合进两种嗜酸乳杆菌混合发酵可迅速产酸。
添加18%的葡萄糖,固液比1∶2,接种量10%,初始ph值为7.0的情况下,经过40c发酵72h后,发酵液ph值降到3.34,蛋白质的回收率达到94.3%,剩余残渣中矿物质含量不足1%,得到的甲壳素可以说是纯度相当高了。
如此成就,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感不感谢老天爷?
林蕊当时就欢欣鼓舞,直接在实验室里头翻起了跟头。
吓得到实验室参观的外国专家立刻大喊一声:“功夫!”
于是林蕊免费给人家表演了一趟传统拳法。
可惜的是,姑娘她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大师兄就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甲壳素水溶性极低,难以被生物充分吸收利用。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生物法处理虾壳虽然具有基本上无废液废渣排放,避免环境污染的优点。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在于,细菌活性不稳定,导致产量难以达到生产标准要求。
林蕊本来寄希望于国外有现成的研究结果可以供她参考,结果却发现让现在得到甲壳素,达到水溶级别的标准,她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方法不是没有,就是比较复杂。
目前通用的主要是三种。
第一种是天然甲壳素经过浓碱高温高压处理,得到的碱性甲壳素,再用有机溶剂沉淀,可得水溶性碱性甲壳素。
第二种同样经过浓碱处理,再用化学方法给甲壳素接上大量亲水性侧链基因,从而改变结构,得到水溶性甲壳衍生物。
第三种是通过脱乙酰甲壳素,再降解成低分子化合物,成水溶性甲壳素。
这些方法光看现成的资料,林蕊就一阵接着一阵头大,可想而知做实验的时候,她有多崩溃。
她迫切的需要一种简单易操作,方便可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可惜她用甲壳素喂蚯蚓,超级蚯蚓相当傲娇,看都不看一眼。
更不幸的是还被大师兄发现了,狠狠骂了她一顿。
现在这些蚯蚓就是他们的宝贝疙瘩蛋,还没进门的小师妹,压根就没办法跟人家比价。
由此可见这世道有多残酷,人不仅比不上猫狗,连见了蚯蚓都要叫一声大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