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先打了再说(1 / 2)

加入书签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西夷的威胁,并没有在京师造成什么影响,甚至连各大报刊都没有提一句。皇帝甚至都懒得拿到朝堂上与大臣议论,而是直接给刚到南洋上任的南洋总督刘允升下了一道旨意,让他全权处置此事。

“若西夷敢主动挑衅,必以严厉反击。”

刘钧授权刘允升在南洋便宜行事,有应战之权,无须向朝廷请求即可发兵反击。

下完这道旨意,刘钧就把这件事情扔到一边了,临近新年,各种事务很多,刘钧每天还得抽出许多时间来,分别召见入京的地方督抚总兵们。

“如果西夷真的在南洋与我们开战,将会对我们的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麻烦。如果时间一长,甚至会对朝廷经济产生连环效应。”

三江总督李春江穿着紫袍玉带,坐在皇帝的面前,他心怀忧虑的道。朝廷去年的贸易顺差多达一亿多银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意味着如今大汉有无数的人在信赖着出口。外贸商人、海上航运船商,以及那些生产加工外贸商品的农民、工人、商人,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运输业、造船业等等,甚至还会牵涉到那些投资给跟出口相关行业的金融业,银行、钱庄、甚至是个人投资者。

如果海上出口航线被封锁堵住,出口产业上的无数人都将受到影响,承受巨大损失。这对于新兴的大汉工商业来说,都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放心吧,在南洋的只是三国的部份殖民者,他们并不代表三国。他们在南洋的实力也十分有限,三国在远东的所有武装力量加在一起,战舰包括商船加一起都顶多凑一百艘。所有雇佣军加一起,都凑不齐一万人。这么点实力,还远离三国本土,你说他们拿什么在南洋封锁我们,跟我们一战?”

刘钧给李春江倒了杯茶,“对于南洋的冲突,朝廷其实也早有预料,平定日本后,几大舰队调整防区,刘允升新任南洋总督。这都是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

“不能通过协商解决这个问题吗?”李春江问,战争的事情总是不能百分百保证胜利的。虽然大汉海军实力很强,可毕竟南洋很远。

就如大汉在缅甸的用兵,到现在也都还没有取得什么很好的进展。

郑芝龙这位拥有五千多万块银元庞大资产身家的开国侯,上任中南总督到现在,却是屡屡打不开局面。

到现在为止,郑芝龙还仅仅是控制着三宣六慰这片新开拓地,再难进一步。道路不畅、运输困难、水土不服,疫病。土著的叛服不常,雨季,变化无常的气候。。。。

总之,郑芝龙是焦头烂额。

东吁、南越、南掌等中南小国已经建起了一个反汉联盟。甚至不少原先跪迎王师的土著,都又转而叛乱了。

朝廷不少官员弹劾郑芝龙,认为郑芝龙无能,毕竟郑芝龙上任的时候。形势还是很喜人的,可他上任一年,没半点进展。

他在中南。尽是修路,修路,修路,然后就是安抚土著,设官衙、建医院、建学校,大搞贸易,据说郑芝龙没少从中得利,他引进大量商人到中南,收购土著手中的各种药材,还雇佣土著挖矿伐木,大赚特赚。

虽然弹劾的奏章很多,但皇帝到现在都还没有换下郑芝龙。

皇帝的意思是郑芝龙虽在中南一年没有取得土地上的进展,但稳固了老挝和大理二省,把三宣六慰地区控制住了,甚至面对东吁的几次反扑,也稳稳守住了,并没有失利。中南的现状,是由于气候、交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话虽如此说,但如李春江等一些重臣,也发现了中南确实比预料中要麻烦的多。这也让许多人不再一味的迷信大汉的军力,在中南那样的崇山峻岭中,在那些原始丛林一样的地方,大汉的将士们面对的困难比想象中要多的多。

因此对于在万里之遥的南洋跟几个西夷国开战,李春江等都是没太多信心的。他们不是怕打不过,而是怕战事太久。尤其是就算朝廷能打赢南洋之战,但这些西夷还控制着印度洋航线、太平洋航线啊,大汉的商船要去美洲去非洲去印度去波斯湾去欧洲,总不能一直在海上航行,得靠岸补给,如果他们不对大汉商船开放港口,不肯补给物资,大汉的商船根本无法远洋航行。

最终影响的还是出口贸易,影响的是大汉的经济。

李春江所主政的三江省,控制着后世包括安徽、江苏、江西三地,只不过后世的安徽和江苏二省,是以东西划界,而如今的两省却是以南北隔江划界。但地方还是这些地方,这三省组成的三江区,也是朝廷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区。

商品经济与转口贸易的发展,使得三江区从事商业、运输业的人口大幅度增长,也使得三江区有大量的人口在从事着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商品加工制造。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市场机制的渐渐形成,经商人口的急剧增加,这些都是建立在以外贸为导向,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经济格局上。

一旦外销出口贸易出了问题,那么三江区的经济就会出现极大的问题,甚至崩溃。

三江区的江南省,如今已经发展为大汉最重要的纺织业基地,去年一年产布量达到了四千五百万匹。

丝和布,成为江南最重要的产品,种桑种棉的面积,大大超过了种植粮食的面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