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令人眼红(1 / 2)

加入书签

雪梨院正屋之中,詹嬷嬷眼瞧着一炷香燃尽,笑着颔首:“姑娘不愧是秦丞相的嫡女,果真聪慧过人、一点既透,这站姿姑娘学的极好!您这会子也该乏累了,不如歇一歇?”

“多谢詹嬷嬷。”秦宜宁虽应着,端庄的身姿却并未乱一寸,只是神态上多了几分放松。

詹嬷嬷见她如此,更是喜欢。

“姑娘学以致用,是极有灵性的。这规矩礼仪虽人人都懂,却不是人人能做的漂亮。今后您要做的,是要让新的习惯深入您的骨髓,让您身上的每一根骨头、每一块肉,都拥有新的记忆,这样才能有处变不惊的风仪。”

“詹嬷嬷说的是。”秦宜宁深感赞同,认真的点头。

“往后姑娘的一举一动,不论是坐、卧、行走,每一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奴婢都会仔细为姑娘讲解,让姑娘领会到您的每一个举动和眼神,都会带给旁人什么样的感受。”

秦宜宁闻言眨了眨眼,若有所思。

见她这般神态,詹嬷嬷忍不住教导道:“您是大姑娘了,有些话奴婢不说您也懂得,如姑娘这般的大家闺秀,未来的路就全在婚姻一途之上。而且如您这般家世煊赫的贵女,您未来的夫家底子并不会弱。

“身为女子,能得夫家的喜爱,中馈女红、品行才华要紧,而大宅生活中,少不得与人交往,孝顺长辈和睦姑嫂自然最是要紧的,能在与人交往之时,准确的把握住自己的一举一动,能将各种意思精准的表达出来,并且能从旁人细微的小动作上分析出人的心情和心理,这样的本事虽不是人人都能学会,但姑娘可以尝试去了解。”

秦宜宁闻言,望着詹嬷嬷的眼神充满了感佩。

这是秦宜宁回府之后,第一次有人将她既定的未来摊开在面前,然这般对她坦诚的人却不是她的母亲、祖母,或者任何的女性长辈,却是一位教养嬷嬷。

她知道,詹嬷嬷只是教导规矩来的,许多话她不说也可以。

如此格外的关照,她感激不已。

詹嬷嬷一对上秦宜宁那双仿佛会说话的翦水大眼,心里就喜欢,笑着道:“就如姑娘现在的眼神,奴婢能看得出您的欢喜和感激,奴婢方才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自己会用肢体语言,又能够读得懂旁人的肢体语言,能做到这些姑娘往后在夫家也会便利许多。您或许没有总结这些,如今却是已经不经意在用,而且奴婢也感受到了您的善意。”

秦宜宁脸上便有些微的红晕,颔首道:“我明白了。”

詹嬷嬷又道:“规矩礼仪,其实是分开来的两个意思,规矩是一种规则,若做错了有可能引人笑话,更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而礼仪,却是一种与人交往之时能让人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本事。”

“不仅肢体上,还有人的语言、语气、穿戴、配色等等上体现出来。这段时间,奴婢还会为姑娘讲一些衣饰的搭配。譬如什么颜色搭配会给人何种感觉,什么衣服又该搭什么首饰。这样姑娘日后见到陌生人,从喜好穿戴上首先就会对人产生一种认识。”

“所以,我看到的人,也有可能是故意那般穿戴表现,或许为了迷惑旁人,也或许为了增强旁人的某一种感觉,故意表现出一种模样来让我看到?”

詹嬷嬷笑意加深:“姑娘聪慧。”

“不,是嬷嬷关爱。我自小长在乡野山林,并未接触过这些,想来也不会有人细细的为我分析这些,您的几句提点,使我受益匪浅,对我的未来帮助极大。”秦宜宁感激的行礼:“往后还要多劳烦嬷嬷了。”

侧身避开她的礼,詹嬷嬷也还了大礼。

她虽是奉皇后谕旨不得不来,如今一个下午的接触下来,也是真心喜爱、尊重面前的少女,觉得她坦诚又可爱,丝毫没有做作。

在宫中侍奉多年,詹嬷嬷见过的女子形形色色,美貌的很多,聪慧的也不少,但如秦宜宁这般和她眼缘的却是头一个。

与秦宜宁相处,既不会觉得她过分的客气谄媚,失了她相府千金的身份,也不会觉得她自视甚高妄自尊大,令人厌烦的懒得开口。她能够将她们的关系把握在一个令人舒服的距离,让詹嬷嬷这个见惯了冷暖的都忍不住想将自己所知的多告诉她一些。

“今日时辰差不多了,姑娘想必还有其他的事要做,奴婢就先告辞了。”詹嬷嬷笑着站起身。

秦宜宁忙道:“嬷嬷劳累了一下午,我已命人预备了晚膳,请您留下,咱们一同用膳可好?”

“姑娘赐饭奴婢感激不已,只是您是相爷的掌珠,身份尊贵,奴婢不敢冒犯,您的好意奴婢心领了。”詹嬷嬷微笑推辞。

秦宜宁摇头笑道:“您如今是我的教养嬷嬷,便也是我的师父。弟子与师父同桌用饭,还要算弟子僭越了呢,请您千万不要客气了。”

这一番话说的太熨帖,让詹嬷嬷根本无法推辞,她也有心与秦宜宁更近一些,便客气的道谢留下了。

饭菜并非是多么丰盛的酒席,不过也是秦宜宁特意吩咐祝嬷嬷去厨房使了银子加了菜的,四荤四素一羹,因祝妈妈的儿媳就在厨房当差,做的也照比寻常的饭菜要仔细一些,味道自不必说。

一餐饭下来,虽守着食不言的规矩,二人也觉得关系又紧密一些。

饭罢吃了茶,詹嬷嬷再度告辞,秦宜宁就嘱咐瑞兰和秋露二人去送詹嬷嬷回客院休息,还留了秋露在客院贴身服侍,千万不要怠慢。

其实,府里听说宫里来了一位教养嬷嬷也并未在意,原是安排詹嬷嬷住在雪梨院西厢房的。

还是秦宜宁下午吩咐瑞兰去了一趟兴宁园见了金妈妈,言明此番前来的詹氏是奉皇后娘娘谕旨前来的,孙氏当即就重视起来,特地去与老太君商议之后才布置了客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