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周琛的行为被戳穿,苍白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神色。他小声的咳了咳,姚曼没理他,一想到她刚才误以为周琛要熬不过去,哭得凄凄惨惨的模样,她就不想再和周琛说话。
姚曼拿着桌上大夫留下的纱布,走过来帮周琛把之前的纱布换掉。
周琛肤色偏白,缝好的口子带着血红,看起来尤为的显眼,像是上等的美玉上多了一道裂痕一般。
看到这道伤口,姚曼就算真的有气也消了,更不要说她是羞大于怒。
周琛眼稍稍一垂,就能看到姚曼的柔软的发心,刚才他没注意,现在才发现她头上只簪着一根木枝。
“你的发簪呢?”周琛的手指绕着姚曼的发丝,伤口发疼发痒,这样能让他好受一些。
姚曼低头处置着绷带,依然不搭理他。
周琛笑了笑,知道躲不过,只能无奈解释:“是我不对,我是见你爱看的那些话本小说中,常有以嘴哺药的场景,所以……没想到你会这么担心,你别生气了。你还记得我之前答应给你写的志怪小说吗?我已经写好了,等我们回去后就拿给你看。”
他答应过姚曼的事情从来不会忘记。
周琛讨好着姚曼,他承认他当时是迷了心窍,心里即记着河岸边她的无情,又忍不住想和她亲近,所以只能等着姚曼主动。
姚曼听完后,把周琛腰间的纱布打好结,端起已经凉了的药,一口饮在口中,辛辣苦涩的药味在口中蔓延,她的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她把唇印在周琛嘴上,舌尖探入,一点点把药度入周琛的口中。
唇齿交缠,相濡以沫。
一口药尽,姚曼的脸上一片酡红,她把唇角的药汁用手背抹掉,对着还未回过神的来的周琛严着脸说道:“你想要做什么事,可以直接对我说,不要再用这种方法吓我了。”
周琛摸了摸小翠的脸颊,开口说道:“以后我想要什么都会直接告诉你的,不气了就帮我外袍里的东西取出来。”
姚曼应了一声,两人算是和解了。
等姚曼的手从周琛换下的外袍中掏出一根簪子时,她有些回不过神,站在原地半晌不动。
“没找到吗?”周琛语气有些着急,他探身想看,扯到身上的伤口,痛嘶一声。
姚曼握着簪子,连忙应道:“没有掉,我找到了。”
周琛见到那支桃花簪安安静静的躺在姚曼手心时,松了一口气,他接过簪子,对着姚曼说道:“我给你戴上。现在你不会在拒绝这个礼物了吧?”
两年多的时间,他一直等着某一天能把这支簪子亲手戴着姚曼头上。
“不会了,”姚曼把木簪拆掉,矮下身,让周琛为她绾发,“我还以为你已经把这个簪子扔掉了。”
这根簪子很普通,值不了几钱银子,而且她当初还把拒绝了这支簪子,没想到周琛不仅一直留在它,还贴身带着。
“千金难换心头爱。”周琛低声说道,莹润剔透的桃花簪斜斜的簪进姚曼乌黑的发间。
灯火下,与姚曼清丽动人的面容相得益彰。
那晚,姚曼一直小心的躺在周琛的身边,知道周琛的烧完全退下来后,她慢慢睡着。
第二日,两人告别了莫大娘,村里没有马,两人雇了辆骡车,在清晨离开了村落。
周琛的烧退了,但是身上伤口没那么容易痊愈,他倚靠在车厢上,面色比昨日好了许多,但仍有些苍白。
“你不再多休息几天吗?”姚曼看着周琛有些担心。
骡车颠簸一下,扯着伤口有些疼,周琛的眉头一皱,他摇头说:“我们不走他们早晚会找上门来的。”现在他们要尽快找到接应他的人。
姚曼听后忍不住的问道:“到底是什么人想要追杀你?”
昨天她一直在担忧周琛的安危,都来不及问周琛是否知道到底是什么人想要杀他。
“主谋应该是朝中的户部路侍郎,不过人应该是应该是宜州的知州派来的。”等疼痛过去,周琛的眉头松了松。
侍郎和知州?
周琛明明只是在安平县当一个小知县,怎么会惹上这些人?
“他们为什么会想杀你?”姚曼问道,按理说户部的侍郎里周琛太远,如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怎么对周琛下手。
周琛见姚曼有些吓着了,连忙宽慰了几句。为了不让姚曼瞎着急,他原原本本的把事情解释了一番。
“你还记得木香吗?我当时不是说过她有求于我吗?”
姚曼点头,她当然记得,其实她当时走的时候,曾问木香愿不愿意和她一起走,最后被拒绝了。她也没放在心上,只是这件事情怎么又和木香扯上关系了?
听周琛说完后,姚曼才把事情理清楚。
青枫原来是宜州有名的妓坊中的头牌,对官府中藏污纳垢的事情多多少少都知道些。当她知道徐麟被贾主簿为难,整日回来喝闷酒。还责怪是她毁了她的前程。青枫想着往日的情分,打算帮徐麟一次,以后就算是恩怨两清,还了徐麟为了赎身脱籍的恩情。
所以她派人回妓坊起去探查贾主簿有没有什么把柄,男人在温柔乡里本就藏不住话,没多久还真被青枫查了一些事情。
一位小吏醉酒后曾提到贾主簿贪了赈灾粮,青枫顺藤摸瓜,还真查到了一些证据。不过还没有等她把这些证据交给徐麟,她就先被徐麟送上了贾主簿的床。
姚曼听到这个地方时,愣了很久,半晌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后面就是木香为了给青枫复仇,刻意接近周琛,哪知道周琛心里清楚这件事后面干系重大,他也不敢轻易去触碰。
后面他还是查了,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贪污案后面的人都挖了出来,原来每年宜州富户地主仗势欺人,霸占农人良田,等没田的农民卖身为奴后,与官府沆瀣一气,面上的户籍不改。上面的官员也发现不了。这样匀在每户农民身上粮食的产量自然就低得吓人。等旱涝时期,宜州这边的官吏就上报“灾情”,户部的人再一接应,等着朝廷减税的旨意和赈灾款项送下来时,各府官员在所有的款项中饱私囊。
到最后富了地主,肥了官员,苦了百姓。
郑县丞可能是察觉到了周琛的一些异常,就向上通信,让人把周琛调走。
也是那时候,周琛才知道为什么宜州的官员多年才调动一次。因为一旦动了难免又得花功夫掩藏拉拢些人,说不定哪一天事情就败露了。同时有背景野心的人,也会避开宜州不选。
也就是因为这样,这种胆大包天把的行为,竟然在宜州盛行了近十年,也无人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