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如此,可皇上以前从未问过这种事。皇上一向把前朝政务看得比什么都重,后宫嫔妃于皇上而言,不过是调剂的乐子,甚至对于那些纷争,只要不触及子嗣,皇上都懒得去管,更别提今儿为了泠贵嫔安稳,让泠贵嫔抄书为由头的法子。
就是当年的应嫔主子,吃了赵妃娘娘的暗亏,也得生生咽下这口气,皇上即便清楚,也从未多说些什么。
或许是因着应嫔在皇上面前总是温顺妥帖,又是书香门第出身,家世并不高。而泠贵嫔家世靠不住,又是从奴才做到主子位份,无依无靠,每次见着皇上都是被责罚,故而让皇上生出怜惜不忍,下意识的就会偏袒泠贵嫔。总归,泠贵嫔于皇上而言,都是不同的。
许久得不到回应,李玄胤掀起眼皮子睨过去,陈德海后颈一凉,忙上前回话,“奴才认为,皇上待后宫的主子们都甚好。”
他顿了顿,大着胆子继续道,“先帝盛宠梅妃,以至于荒废朝政,民生哀怨。但皇上从来都是以国事为重,肩负重担,宵衣旰食。皇上勤政,不止奴才看在眼里,前朝的大臣,大魏江山的百姓,都看在眼里。”
李玄胤凉凉掠他,“你倒是会说话说。”
陈德海头垂得更低,讪笑,“奴才说的都是实话。”
他这句确实是实话,皇上的勤政,不止他吃不消,前朝的大臣都受不住了。
李玄胤指骨叩了叩御案,忽起身,走到炭炉旁,两手伸去,烤着炭火,自言道:“时至凛冬,今岁苦寒。北方大旱将过,又多地泄洪发水,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广岳十二州兵变,此时严冬,驻扎的将士们又该是怎样难熬。”
陈德海伺候到近前,“皇上体恤,百姓和将士们都会记在心里。”
良久,就在陈德海以为,皇上不会再说话时,忽听皇上又问了他一个极其难以回答的问题。
“朕待应嫔,与待泠贵嫔,有何不同?”
陈德海一听,手心顿时紧张得生出了冷汗。
他猜不到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皇上待应嫔和待泠贵嫔的不同,一听位份就听出来了。
应嫔当年盛宠时,有孕后,皇上大喜,许诺她妃位,后来出了那么一档子事,应嫔入了冷宫。即便现在出来,依旧是嫔位,有了身孕,皇上丝毫没有升位份的意思。可见,皇上待应嫔的宠爱已经不比从前,慢慢地淡了。
泠贵嫔却不同,泠贵嫔虽说是新宠,可一上位就是常在,且有皇上亲赐的封号,即便没有龙嗣,也是青云直上,坐到了贵嫔的位子。可见,皇上是宠爱泠贵嫔要胜于应嫔。
但陈德海不能这么直白地说,皇上这么问,想听的,却不一定是实话。
他干笑道:“应嫔主子温柔知意,自是与皇上心意相通。”
“心意相通。”李玄胤咀嚼着这四个字,莫名记起那女子在自己怀里,哭着跟他说,他与应嫔心意相通时的模样,又是委屈,又是可怜。她怎会什么都没有,这后宫里,她最是知晓,怎样讨他欢心,让他心疼。
李玄胤淡去脸色,无声地转了下拇指的扳指,“那她呢?”
她是谁,陈德海用膝盖想都知道,能让皇上这般不自觉亲昵地问出的人,也就只有泠贵嫔。
他垂低着脑袋,没敢去看皇上的脸色,“泠主子性子跳脱,与后宫嫔妃主子都有不同。奴才瞧着,自泠主子侍奉在皇上身边,皇上脸上照以往多了不少悦色。”
这话说的不假,皇上不止多了悦色,脾气也越来越大了。往深了说,泠贵嫔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扯着皇上的情绪。
这他是不敢说的,为君者,能影响皇上抉择的,只能是江山要事,而不是后宫区区一个女人。这话说出来,不止泠贵嫔会遭殃,皇上也不爱听。他在御前伺候多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心里头还是有几分计较。
“悦色?”李玄胤冷冷一嗤,讽道,“她没把朕气得吐血,都已经是收敛了。”
陈德海赔笑,知皇上面上虽气,可心里头却是愉悦着,不敢接话。
李玄胤收了手,面色如常,“罢了,朕何必问你这些,传膳。”
……
金禧阁搬走了大半华贵的摆件,其中婉芙最心疼的就属那尊琉璃胭脂红瓷瓶。她本是拿来插花的,结果不止把瓷瓶拿走,她辛辛苦苦摘来的梅花也一同带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