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2)
李忠只以为她买下那些坡地是想种树,就没有说什么。后来要开荒的时候,得知要用来种水稻,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还以为莫颜发烧了在说胡话。
这边,莫家大肆开荒,莫颜当了甩手掌柜,日子悠闲的不得了;那边,萧睿渊却因为霉粮一事,既要搜集霉粮危害的证据,又要注意边关军营的动静,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眼看时间越来越紧迫,食用霉粮危及性命的证据却还不够有说服力,萧睿渊也有些着急上火。就在这时,一桩轰动京城的诡异命案,终于让他找到了突破口。
事情是这样的,京中有一个家境普通的七口之家,三代同堂,两位身体健康的老人,一对年轻的夫妻,和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这一家七口与人为善,从不与人发生争执,亦不曾与人结怨。可就在两年前,两位身体不错的老人患上了连大夫也瞧不出的重病,除了腹泻,吃不下东西,还会胸闷胸痛,浑身无力,吃了好些大夫开的各种药也没有治好。
这病来势汹汹,在半年时间内,两位老人就相继离世。去世时,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和一张包裹着骨头的枯皮。
所有人都以为两位老人只是普通的生老病死,伤心过后就没再关注。可是没过多久,这一家最小的孩子也得了跟爷爷奶奶一样的病,大夫们同样束手无策,夫妻俩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也没能留住孩子性命,不到半年就夭折了。
这时,就有传言说这一家人有隐疾,还会传染。一时间,亲友邻居俱是跟这一家人断了联系。
一家人刚伤心欲绝的葬了亲人,又遭受到这样的猜忌,心里很不好受,便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
然而噩运并没有结束,在后来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一家的大儿子和大女儿也得了同样的病症,才拖了两三个月,就相继离世。
夫妻二人遭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身子已经很不好了。接着,顶梁柱也在一个月前,撇下妻子追随父母儿女而去,原本幸福的一家七口只剩下半疯半癫的女人。
就在这时,这家人有一个亲戚突然跑到衙门,状告女人,说是她害死了公公婆婆儿女丈夫,因为他们都是中毒而死的。
既然有人告状,还是重大的命案,官府不能不管。于是半疯半癫的女人就被押到了公堂,那亲戚所谓的证据也在公堂之上被公开。
虽然证据凿凿,但是女人半疯半癫,根本问不出什么,更不可能磕头认罪。若是女子孤身一人没有依靠,衙门直接定案也行,可是女子还有娘家人,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亲人背着杀夫杀子的罪名死去?
于是双方在公堂上据理以争,在私下也是吵闹不停,闹得整个京城都知道有这么一桩大命案。事情闹到人人皆知的地步,衙门也不能草草结案。于是在经过一番商讨后,决定开棺验尸,先看看那一家六口是不是中毒。
开棺后,几名经验丰富的仵作查验尸骨,发现六名死者骨头发黑,已经深入骨髓,确实中毒而死,还是中了慢性毒药。
既然是慢性毒药,自然是要日月积累才会毒发,那么唯一还活着的女子嫌疑最大。就在衙门要定案判罪时,女子却突然暴毙,死在了狱中,同样是中毒……
------题外话------
又断网了,不好意思啊亲们
☆、第120章 一场闹剧,要买铺子
女子暴毙狱中,让这桩原本就诡异的命案愈发的扑朔迷离。
一时间,民间谣言四起,有人说那一家是被厉鬼索命,有人说那一家的风水有问题,亦有人怀疑那一家藏有致命的脏东西……
总之,这桩命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人提起。而原本住在那一片的其他居民,心里直有些发毛,受不了的要么举家搬走,要么请和尚道士作法,只为求个家宅安宁。
萧睿渊听说后,心里有了主意,派了大量的人手对京中普通百姓家进行暗访,一旦发现有类似于那一家七口中毒的症状,要立即核查原因并呈报上来。
没过多久,被派出去的人纷纷传回消息,发现了不少居民家里存在这样的病人,大致症状与那一家七口相似,只是要轻微些,倒是有好几家去世的亲人也是患了类似的病症才故去的。
萧睿渊心中有数,将这些信息全部整理在一起,又让他们查探这些人家米粮的来源,看他们是否在米铺长期购买霉粮。
照着这个方向查,最后调查出来的结果,果然跟霉粮有关。
只是,尽管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长期食用霉粮会使人中毒而死,但是现在仍然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萧睿渊在等,他在等边关军营里的消息。一旦军营里的将士同样出现这种病症,他会在消息传到御案之前,把事关霉粮一事全部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今上和文武百官的重视,彻底清除霉粮这颗毒瘤。
没过多久,边关一将士就出现了腹泻不止的情况,紧接着,又有好几个人出现类似的情况。在有心人的运作下,事态的发展迅猛了许多,比莫颜梦境中出现这一情形的时间提前了半个月。
萧睿渊得到消息后,立即将这一段时间搜集到的证据,通过暗线,透露给恒王的那几个死对头知晓。
接下来的事,根本不需萧睿渊亲自出手,恒王就成了被诸位王爷皇子攻击的对象。在那些王爷皇子的鼓动下,所属他们的派系对恒王一派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只是不知惠安帝出于何种考虑,对弹劾恒王私卖霉粮,毒害无辜百姓的奏折皆留中不发。这种姿态在其他人看来,无异于是对恒王的另类维护,导致其他的王爷皇子愈发的不满,私下里动作频频,大有不把恒王拉下马就决不罢休的势头。
紧接着,恒王私卖霉粮,毒害百姓一事在幕后黑手的推动下,很快就被人传到了民间。
一时间,百姓议论纷纷,再联想到那一家七口惨死,俱是被霉粮所害,吓得面无人色,赶紧清查自家是否有霉粮。
而原本就怀疑家中去世的亲人是被毒粮所害的百姓,亦是恨的咬牙切齿,聚众跑到恒王府讨公道。
人数太多,恒王府招架不住,加之敏感时期,恒王府的侍卫也不敢对普通的老百姓动手,只得关了恒王府的大门,不让那些刁民闯进来,伤到府中的主子。
事态的发展,皆在萧睿渊和楚衡的掌控之中,即便惠安帝对恒王有意包庇,二人也不担心。
待边关的将士因霉粮,出现大量中毒的情况传至京城,就算惠安帝想护住恒王,也要看边关五万之众答不答应。
果然,在幕后推手的推动下,没过多久,边关的数千将士出现腹泻不止的情况,有些病情严重的将士已经处于脱水状态,连路都走不得。军中的大夫忙得团团转,却根本查不出原因,一个个束手无策。
急报传至御前,惠安帝大怒。边关的将士和大夫不清楚,刚下令斥责恒王的他还不清楚吗?原以为恒王只是一时失误,受到了下面人的挑唆,才做出私卖霉粮的事情来,哪知霉粮竟然已经渗入到了军中,正在祸害守边的数万将士。
一旦镇守边关的将士出现问题,军心势必不稳,若是塞外的蛮夷趁虚而入,那么……
想到可能出现的后果,惠安帝的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在心里将引发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恒王,骂了个狗血淋头。
惠安帝是明君,立即派太医院最好的太医赶赴边关,为中毒的将士治病。
仅仅给将士们治病,抚慰军心还不行,若不对恒王做出严惩,边关深受毒害的五万将士必不会甘心。一旦心生芥蒂,谁还会为大楚的江山搏命?
为了安抚边关的将士,以稳军心,惠安帝即便再疼宠恒王,也不好再包庇他。第二天,就下了一道圣旨,降了恒王的爵位,由亲王变成了恒郡王。
听着好像只是降了一阶,对恒王而言并没有伤筋动骨。可是恒王想要把这一阶再升上来,可就难了。更何况恒王,不,恒郡王两眼瞅着太子之位,明明近在咫尺,现在面前却陡然多了一道鸿沟,也够他心塞一阵子了。
对于这番不轻不重的处置,让一心想扳倒恒郡王的众位王爷皇子十分不满,纷纷发动自己的势力向惠安帝进谏,结果,被惠安帝全部打了回去。
而作为推手的王爷皇子也没落到好,也被叫到御书房狠狠地斥责了一番,说他们对亲兄弟毫无手足之情,恭悌之义,让他们回家反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