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2)
越嫣然舔舔嘴唇,试探着说一句,“当初你写休书的时候,认定了我喜欢的人是岳思凡……”
“淡然,”苏丹青低着头打断越嫣然,往事不堪回首,那种撕心裂肺的滋味,他实在不想再尝一次,“你还在怪我冤枉了你吗?”
“不不不,你也是受人蒙蔽,不知内情。我非但不怪你,还要谢谢你,当初虽然是你误会我,可你毕竟还抱着成全我的心意,分别时你对我说话历历在耳,就凭你的这份心意,我对你也恨不起来。”
他们两人的决裂,的确是因为他遇人不淑,成了别人利用的棋子。苏丹青一时愧疚,笑容也尽是苦,“淡然……我知道你是想让我知难而退,我也知道你对我大概没有男女之情,可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会轻易放弃。”
“我不是……”
“听我说完……你离开药王庄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能放手的很潇洒,可结果却是颓废狼狈。你大概不知道吧,在休书上落下第一笔的一刻我就后悔了,同你分别的日子越长,我后悔的就越厉害,忧思成疾大病了一场,爹娘拗不过我,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去神剑山庄请你回来。”
“可我当初……”
“不在神剑山庄,我知道,那些日子我过得如同行尸走肉,直到我在维王府重新见到了你。”
……
“重逢之后,也不过是从一个绝望跌到另一个绝望。可谁能想到之后会突生变故,你竟会在成婚当晚下手伤了欧阳维,那时……我还以为是你对他无情的缘故。”
话说到这个地步,反倒是越嫣然后悔了。
她好不容易打起精神,预备把话说清楚,可怎么三言两语,他又把她绕到了一个被动的境地。
“后来发生的事,让我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淡然……我从前以为你人如其名,对谁的感情都像水一样平静淡然,可看到你为了欧阳维做出的那些疯狂事,我才知道,你胸中不是没有火,只是那团火从来都不曾为我而烧。”
这算是变相地指责她与他成婚的那三年,她的心不忠诚?
越嫣然无言以对,脸上发烧。
苏丹青长叹一声,一双眸子似水含情,“感情的事从来都是不能勉强的,从前是我没本事,得到了你的人,却得不到你的心。可现在不一样了,你与欧阳维注定不可能在一起,我这次一定不会轻易认输。”
越嫣然一阵混乱,脑子里仅剩的念头,是苏丹青的这番话,绝对不能让柳寻仙知道。
这三个月的日子,注定不会好过了。
第130章 棋布错峙
三月时光飞逝,越嫣然完全变成了另外的模样。
柳寻仙对越嫣然的新容貌适应艰难,毕竟她脸上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画像里的影子。
好在苏丹青功成身退,不得不走了;连日来的拉锯战,越嫣然溃败千里,除了让他改口,没有一件事占上风。两个人定下三年之约,苏丹青一腔热血,越嫣然却只当是缓兵之计。
不出一日,望舒传信来京城,请柳寻仙速归。
阁主大人在外流连了这么久,除杨十三郎之外,其余的十二个同门皆有动作,家务事迫在眉睫。
柳寻仙离京前一晚,两个人又去小摊上吃了一次馄饨。
南瑜的夜市繁华喧闹,越嫣然与柳寻仙并肩走在人群里,原想着到常去的糕饼铺买桂花糕,却被道中央看热闹的行人拦住了去路。
原来是江湖卖艺的草台班。
柳寻仙不喜人多,原打算绕路,越嫣然却硬拉着他跑过去看戏。
锣鼓声震天响,底下时不时往台上抛几枚铜板,越嫣然看得津津有味,柳寻仙只得陪着她多留一会,百无聊赖随意一瞥,竟在人群里看到了不期之人。
欧阳维。
这还真是出乎意料。
维王殿下虽乔装低调,没拉半点排场,可堂而皇之地挤在人群中,到底还是满溢着鹤立鸡群的违和感,若遇上别有用心的对头势力,恐怕他顷刻之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柳寻仙心一慌,拉起越嫣然就往外走,“这里太脏,我们回去。”
越嫣然起初并没瞧见故人,被柳寻仙硬拖了几下,反倒觉出异样,他从前就算不喜欢什么,也会硬着头皮将就她,当下反应激烈,必定事出有因。
是为了什么事,还是为了什么人?
越嫣然正了正柳寻仙脸上的面具,反握住他的手,眼睛在人群里逡巡。
火光一闪,全场叫满堂彩的那刻,她看见了欧阳维。
欧阳维穿着微服,身边没带一个侍从,肩上披着一个素色斗篷,裹着他和他身前搂着的女子。
两个人都笑的很开心,远远看着,真是无比幸福的一对璧人。
越嫣然看到自己从前的脸,一瞬恍如隔世,没有了前世今生的岳思卿,正对着使出浑身解数的艺人们拍手欢笑,她眼里似乎只有绚烂的烟火,整张脸都洋溢着简单纯粹的快乐。
欧阳维时不时抚摸她的鬓发脸颊,笑着拉她的手,他和她,就像一对寻常的恩爱夫妻。
越嫣然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感受。
痛苦?
似乎不如那日在春怡楼时那般痛彻心扉……
不在乎?
绝不是不在乎,她从看到欧阳维的第一眼起,就没办法把目光从他身上移开。她的嘴角不受控制的上扬,直到柳寻仙满是担忧地伸手挡她的眼,她才意识到自己在笑。
越嫣然在维王府装傻的那三个月,欧阳维也曾带她到处玩乐;可她无论被他带着做什么都生怕露出马脚,从不曾放开怀抱;他的随性背后也藏着瞻前顾后的不潇洒。
她记忆中的欧阳维,从不曾在她面前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容,如今他渐渐从半白重新转为乌黑的发,由憔悴变作欢欣的容颜,是不是都昭示着他得到了从不曾得到的甜蜜滋味?
两情相悦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笑笑闹闹,同吃一碗面;或心无芥蒂,共围一披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