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论道的太后 第8节(2 / 2)

加入书签

……深悼吾爱萦然……

贵妃出自世族李氏,闺名便是萦然。

悯毓贵妃,李萦然。

皇帝还在伤心的哭着,他以手扶额,怕人听见只能小声啜泣。

不知过了多久,他哭的累了情绪才平静下来,我无声的将干净的丝帕放到眼前,给他面前的杯子添上水。

我一直安静的待在一旁,不说,不问。

他突然开口缓声道:她生产那日,朕不是故意不去看她。

朕当时乔装去了宫外查案,不知被哪一伙贼人得了消息,派了几十个刺客来围攻朕。当时凶险至极,幸得内宫统领带兵赶到。朕受了重伤,回到宫里时已是昏迷不醒。

朕知道她难产,但是事关重大,朕不能叫她知道,

朕不是故意要冷落她,这几年朝中党争激烈,早前新党旧党之间的确安生了两年,可是这两年又愈演愈烈起来。

朝中替朕办事的一直都是新党,贵妃是旧党之女。她在朕身边新党早有不满,朕真是怕呀,怕她被朋党之争所害。

朕是不敢见她呀!

皇帝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新党当年为了拥立皇帝,与旧党斗的是你死我活,那叫一个惨烈。

如今万事太平下来,皇帝便要宠爱旧党之女,立贵妃,生皇子。

万一旧党借着贵妃东山再起,到时旧党顺风顺水,焉能不会清算新党?

新党深知这一点,所以当初极力反对贵妃入宫。

我作为新党代表的皇后如今无宠无子,贵妃虽是旧党却有宠有子,如此,叫朝中的新党焉能罢休?

所以,自贵妃生子以来,朝中的新党愈加严重的弹劾旧党,要求皇帝清算贵妃的母家。

皇帝无法,只有冷落贵妃才能让新党放松对贵妃母家的步步紧逼。

事到如今,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宫里最明智的不是我,不是皇帝,而是太后。

她一早便看透了这个结局,所以当时极力反对贵妃入宫。

她一早便明白朝廷党争不是儿戏,所以哪怕和皇帝撕破脸也要扶我上位。

她坚决不让贵妃入宫,不仅为着朝堂的稳定,更为着皇帝和贵妃不落一个今日这般悲凉的结局啊。

我大恸,为了贵妃,也为了我们当初的无知和愚蠢。

皇帝悲哀之余终究还是缓了缓,问及我贵妃的临终遗言。

我告诉他,贵妃的遗言有两件事。

她知晓皇上清算旧党已成定局,只盼着皇上能对她的母家从轻发落,尤其是她娘家的幼弟,年龄尚小,少不更事。

盼着皇上看在她的面子上不要伤及无辜。

再一个便是四皇子了,她将四皇子托付给了臣妾,要臣妾对四皇子好好教养。

皇帝点了点头道:如今她已身死,想必新党不会那般紧逼了。她的母家朕会好好善待的,只是四皇子……

他想了想道:的确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你是新党满意的皇后,朕盼着你能庇佑他。

我看着皇帝道臣妾必不负圣望。

皇帝后来与我说了许多,说他在朝堂上的无奈,说他对贵妃的愧疚,甚至说他年少时的落魄,他夺位时的艰难。

我从来没有这样深切的理解过皇帝。我只觉得自己这皇后当的是千般劳苦万般不易。

原来在其位谋其政,我们都是一样的身不由己,劳累不堪。

从皇帝处出来后,我就去了太后那里。

如今,我不得不佩服太后,一切都算的那么准。

想她年轻时与我的境遇差不多,也是无宠无子,养了皇帝之后她虽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却依旧一心只为皇帝筹谋。

她深谙人性,在这深宫挣扎了许多年才当上了太后。

不知经历过怎样的痛苦与风雨。

这样的女人无疑是最有智慧的。即便如今她既老且病,看似诸事不理,实则看透一切。

而我如今正需要她的教导和指点。

我走到太后宫里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太后身边的嬷嬷告诉我,太后在佛堂为贵妃诵经,让我稍等片刻。我一向不爱用香,因为我爹说香料乱人心神,是奢靡之物。

可如今我闻着太后殿里燃着的檀香却着实觉得心安了不少。

不知不觉,竟又昏昏欲睡了起来。

没想到太后进来看了我的样子又惊讶又心疼的道:我的儿,如何累成了这样也要过来!把身子累坏了可怎生是好。

我站起身来给太后行礼,不想太后却亲自将我扶起来,让我坐到塌上。

吩咐宫人给我倒了醒神的茶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