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08节(2 / 2)
周秋萍笑着摆手:“晒成酱油了,当然唬人。”
她招呼三个孩子,“来,这是伯伯和大伯娘。”
黄秀琴下意识地想夸孩子:“真是又……”
她本来想说又白又胖的。这个时代,夸人白胖是绝对的赞美词,饿过肚子的人都知道。
但是这个白说不出口啊,三个娃的脸比他们家的丫头都黑。
周秋萍笑道:“都晒成黑炭了,天天在外面跑,也不怕晒。”
三个小家伙喊完人就拖着行李跑回房间分礼物了,他们带了好多好东西呢。有海螺有贝壳,还有好喝的椰子。
周秋萍则笑着坐到了阿妈身边,陪客人说话。
高兴同志把人请过来是为了开面条连锁店的事儿。
前两天卢振军找了人过来接手小碗蒸菜,大家谈的挺好的,没啥问题,拿功夫快餐当底子进行模式运营就好,最多再开发几个适合本地人口味的菜,比方说红烧肉之类的。
就连集中供应车间,也能在鸡块深加工的车间基础上扩建。
那边本来就挨着农场,原材料供应以及招工都便宜。
但面条要做就得重头开始,甚至连机器都得重新设计。它要完全模拟压面、擀面、切面的操作流程,才能制作出足以下锅的面条。
除此之外,汤和卤又决定了一碗面的味、色、形,这些标准都得制定明白了。
所以这事无论如何都得大师傅出场,把标准化给制定出来。
王大军有些犯难:“这开厂我跟秀琴都没搞过,不会开啊。”
周秋萍摆手:“工厂我们可以另外找人做,它和餐馆是分开的。现在第一步需要你和嫂子做的就是明确卤料。”
王大军一听她说不用管工厂,他浑身骨头都轻松下来,忙不迭地表示:“这个简单,面条啊,其实啥卤料都行,都能做的好吃。主要是吃个新鲜。”
周秋萍却拒绝了:“不行,首先,这个卤料不能有时令限制,必须得一年四季都有。其次,这个卤料必须具有普遍性,不能是某地特产,其他地方没办法生产。不然我们生产车间就做不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国各地供货了。”
王大军吓了一跳,咋还全国各地了?开遍海城哪怕是江州就足够他心惊肉跳了。
周秋萍微微笑:“加盟商可以从全国各地而来。我们的利润主要来源不是加盟费而是半成品供应。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不能被人抢走的技术。所以请你和嫂嫂过来就说这个。以后面条店可以统一模式管理,不需要你们费心。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搞核心研发,要做一碗可以无限复制的面。”
她吃过夫妻俩的面条,有一说一,好吃的确好吃,但服务态度跟店面管理什么的,就是一般水平,当真不咋样。
尤其黄秀琴,真的很节约,客人多要一碗面汤她都忍不住翻白眼,生怕叫人占了半点便宜。
做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所以,管不了工厂的夫妻俩就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搞面条研发吧。后面不管是工厂生产还是店面经营,都能找其他人去做。
流水线操作,关键在如何制定标准流程,而不是操作。任何一个毫无基础的人,经过简单培训后,都能上流水线干活。
看两口子还在眨巴眼睛,周秋萍适时抛出了饵料:“这个连锁面的生意我想跟哥哥嫂嫂合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哥哥嫂嫂拿固定工资,要多少,你们可以提个价。另一种也是我个人比较倾向的,那就是分红。咱们三七开如何,你们以技术和现有的门店入股,占三成。后续装修、厂房以及设备投资,都由我这边负责。需要的工人和管理者,也由我这边来。”
黄秀琴赶紧摆手:“不行不行,那不是占你便宜吗?”
他们两口子啥钱都不投,直接吃人家三分红利?天底下也没这个道理。
周秋萍强调:“你们出了技术呀,核心技术很重要。”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企业的灵魂,整个连锁店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但与此同时,单把它拎出来也不能决定事。没有配套的生产流程和加盟店管理模式,它也只能维持最多一家店的规模。而且还未必能维持好。因为即便是同一个厨师做的饭,随着他的心情身体状况的不同,端上桌的水平也会大相径庭。
王大军头摇得跟波浪鼓一样:“做个面条有啥呀?街上谁不会做面?不行,咱不能占这个便宜。咱们也掏钱。”
两口子对了个眼色,黄秀琴咬咬牙发了话:“10万块,我们掏10万块出来。”
这三年功夫,他们卖面条虽然辛苦,但也的确赚了钱,拿10万块还是能过下去的。
周秋萍下意识地想拒绝:“你们那两家面馆就是门店啊。”
结果黄秀琴又认真地强调:“那也是你们投了大头。”
她要不说,周秋萍还真记不得了。这都过了多长时间的事,再说当初投的本钱,早就收回来了。
当初自己出事,他们可以说竭尽所能了。
黄秀琴却压着周秋萍:“一码归一码,我们不掏钱肯定不敢吃红利。”
这时代就这样,技术是不值钱的。值钱的市场主要是设备是店面,后者必须得掏真金白银去买。
拥有技术的人也不觉得自己厉害啊。面条算什么?90年代初又不流行什么面条仙人。正儿八经的大师傅,大饭店里掌勺的,手上有硬功夫的,一个月能开到3000块钱的工资就足够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了。
黄秀琴强调:“再说你也讲了,这做面条的机器要花钱,调配卤料还不晓得要浪费多少原料,花钱的地方多了。我们就是有你讲的那个技术,也要花大价钱把它给弄出来。不掏本金,这个红息我们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去。”
其实她已经觉得自家占大便宜了。
周秋萍放话说先投50万下去做,他们家才出10万块呢,上哪儿占30%去?只不过自家多大的碗盛多少饭,她总不能让人减少投资吧。
至于占三成,她又不是头一天做生意,当然有数。这事儿秋萍就是投资,人肯定没空到位。到时候,还是得他们两口子下力气。
这是正儿八经的劳务费,自己不心虚。
周秋萍看他俩态度坚决,也就不勉强:“那好吧,我请律师过来,我们拟个合同把字签了,这就定下来了。”
黄秀琴吓了一大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