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2)

加入书签

“其实,就算我手中没有任何武将的支持,朝中也没有文臣的相助,这皇位最后也会是我的,父皇会把他的皇位还有他所有的亲信大臣全都交到我手里。原本,他是想要传给哥哥的,可惜哥哥却早早的去了,那他便只会传给我,他唯一的嫡子。”

“就算你是嫡子不假,可是你哪来这么笃定的自信?”洛筝继续在心里腹诽。

秦恒却问她,“阿筝,你有没有觉得奇怪,这十几年来,父皇的宫中居然只有五位妃嫔,而且这十几年中竟然再无一个皇子皇女诞生?”

这一点,洛筝早就在心里奇怪上了,难道……

“因为外公、母亲和哥哥的死,让我恨上了父皇,一直都不愿亲近他,因为心中满是怨恨,所以这多么年,我竟然没能看出来,原来在他心中,他唯一深爱的只是我娘。”

“什么?秦恒这是脑子坏掉了吧,他是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把人家亲爹杀了不算,在所爱的女人自尽后还废了她的后位,贬为庶人,这也叫深爱?”洛筝没直接骂出来,已经忍得很辛苦了。

“阿筝,你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母亲被父皇那样对待,我却居然还为他说话?如果不是父皇亲口告诉我的话,只怕我自己都不会相信他对母亲是当真有情的。”

“他说的你就信啦?这世上能当上的皇帝的可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洛筝撇嘴。

“阿筝,你知道我们秦家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吗?”秦恒突然换了一个话题。

尽管不曾见诸于正史,但是老秦家到底是怎么夺得的皇位无论是野史还是民间,那还是传得相当广泛的。

“因为我们秦家的这皇位是从我姑婆秦眉的儿子,也就是我表叔手里夺过来的,不但极其不光彩,而且还让成功夺位后的我的祖父□□皇帝心生恐惧,他害怕有朝一日,这夺来的皇位,也会再一次的被有势力的外戚给夺走,特别是那些有兵权背景的外戚。”

“所以他曾经下了一道秘诏,‘不得立外戚势大之女所生子为帝,皇子年十五以下均不得立为储君,且为帝者不得专宠一人,须雨露均沾、广延子嗣。’并且专门设立了匡正署这一官署,官员大都由秦家的旁支宗亲来担任,来监察每一任的帝王是否遵照他的秘旨行事,若有违逆的话,匡正署便可拿出秘旨来驳回立储人选,对天子的后宫指手划脚。”

“其实除了这道下给匡正署的秘诏,□□皇帝还给他的每一个子孙下了一道秘旨,那就是身为凡秦氏帝王者,须绝情爱,不可对任何女子动心。”

这又是什么破规矩?洛筝现在觉得难怪秦恒这么不正常,完全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秦家的男人就没一个是正常的。

“要照你们家这位老祖宗的立储要求,那魏王倒是你们兄弟几个当真最适合被立为太子的那一个呢?”洛筝终于忍不住道。

魏王秦恽,那可是帝京出了名的好色之徒,据说魏王府的侍妾共有上百名之多,按白日黑夜排着班轮流去侍候这位王爷,保证每日每夜绝不重样。真爱?专宠?就算太阳打从西边出来,这两个词都用不到他身上。

“呵呵,”秦恒苦笑了两声,“其实□□他老人家也是被我姑婆的诅咒给吓坏了,这才弄了这么一堆管三管四的秘诏出来。”这是这几道秘诏生生毁了他和他父亲的一生幸福。

“诅咒?”

“我那位姑祖父柴雄真乃是一代英杰,不但击退胡虏、复我华夏,一统中原,建立大汉王朝,更是个用情专一的男子。十几年来,身边只有我姑婆一个结发妻子,即使他们成亲头几年,我姑婆一直没有怀孕生子,姑祖父也没有纳妾,许是上天也为他所感,在他们成亲八年后,姑婆终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那个时候,他已经统一了一半的中原。他又用了十年,收复了另一半的华夏河山,建立了大汉王朝,立了我姑婆为皇后,姑婆生的儿子为太子。封赏功臣的时候,我祖父因为是他的大舅子,一直跟着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又是皇后的亲哥哥,自然恩赏无数。可也有人悄悄向他谏言说皇后外家的势力太大,手中握有朝中一半以上的军权,对皇位的威胁实在大太。”

“姑祖父听了这些谏言,却并不当一回事,他甚至在家宴上直接就把这些话说给了我祖父听,他本是想让祖父知道他对秦家的信任。可谁知,他这等的坦荡之举却反而让祖父心中更加恐慌,因为他那时心中已经起了些不该起的念头。”

“可是姑祖父却始终还对他信任有加,对姑婆宠爱依旧。于是,在姑祖父和姑婆的毫无防备之下,祖父借姑婆之手用慢性毒药害死了姑祖父,又毒死了姑婆的独子,篡夺了柴□□打下的江山,改朝换代,建立了大秦王朝。”

“什么,柴□□真的是被你……”正史记载大汉朝开国之君柴雄乃是因病英年早逝,只有很少的一些野史大胆猜测这位一代帝王死的有些蹊跷。

“不错,我秦氏的皇位得来的就是这么龌龊不堪,踏着亲人的血不顾信义的用最卑鄙的手段将它夺到手里的。所以,你可想而知当我的姑婆最后得知一切真相的时候,她心中的痛悔有多深,仇恨有多强烈!”

“祖父并不想杀她,因为只剩她一个没了儿子的前朝皇后对他的皇位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可是自已的亲哥哥为了皇位却杀了自己的丈夫儿子,她又岂会再苟且偷生、独活于世。她放火烧了她的椒房殿,在团团烈焰当中,看着匆匆赶来的亲哥哥,说出了她的诅咒。”

“她诅咒秦家这皇位是如何得到的最终也会如何失去。因为祖父为了皇位毁了她的亲情也毁了她的爱情,所以她还诅咒秦氏一脉凡为帝者终其一生都得不到亲情爱情,只会是孤家寡人一个。”

于是洛筝终于明白了为何□□皇帝会下了那两道匪夷所思的秘旨。若不是柴□□对妻子太过专情,那么晚才得了一个独子,怎会让秦家拥兵自重,欺负他儿子太小,敢于下毒夺位。若是他当时早早纳妾生子,只怕秦家也不太敢做出后来的谋逆之举。

可是对于女子来说,哪个女人会不希望自己的夫君不要纳妾只和自己一生一世一双人呢?可是当这个世上真的有一个如柴雄这般对妻子始终如一的好男人出现时,深情专一这个让所有女人喜欢的优点却反而成了他最大的软肋。

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专情的一个人反倒没有好结果,反倒是□□皇帝那样卑鄙之人身居九五,坐享他人的战果。洛筝心里实在是郁闷的厉害。

秦恒心下也在感叹,看似他祖父最终夺得了皇位,成了万人之上的第一人,可是他又失去了多少?这至高无上的皇位对他来说究竟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负担?

他的发妻因不耻他的所为,忧愤而死。因为亲妹妹的可怕诅咒,他再不敢宠爱后宫中嫔妃,凡生有皇子的妃嫔全都被他找借口杀了不算,就连新进的美人,一旦他觉得有些让他动心,便会毫不留情的把她杀掉,他害怕他会像柴雄那样因为对一个女人的爱意而断送了辛苦打下的江山。

于是在他连杀了十名美人之后,第十一个被他宠幸的美人在他下令赐死她之前,先下手为强把他毒死了。也许这就是报应,他用毒药害死了柴雄,而他自己也被人下了毒药,暴毙身亡。

因为他暴毙之前并未立储,一时诸皇子争位,又是打了一个昏天暗地。而他的父亲正是靠了他外公的助力才最终夺得大位。于是,同样的一个难题又摆在了他父亲的面前。如何对待助他夺嫡的外戚之家。

“我父皇固然对皇位有野心,但他也是真心喜欢我的母亲,可就是因为这两道□□秘旨,所以即使不情愿,他登基为帝后还是广纳后宫,又给我添了几个兄弟。但他最常来的还是母后的寝宫,最喜欢的也还是哥哥和我,尤其是哥哥,那是他和母亲的第一个孩子。”片刻静默后,秦恒接着道。

“可是如果他想立哥哥为太子,□□皇帝的那道秘旨首先就过不去。除非我母亲的外家不再手握兵权,变得没有一点威胁性。于是我父皇便想了个主意,在一次派兵征讨回纥时,他故意掣肘让外公兵败,然后以此借口免了他的大将军之位,收回兵权。”

结果在沙场上从来没打过败仗的外公不甘受辱,愤而自刎,我的两个舅舅也跟着自刎而死。母亲知道一切后觉得是因为她以及她的儿子带累死了她的父亲,心怀愧疚之下也选择了吞金自尽……”

“其实母亲不只毁了和我的约定,她也毁了和父皇的约定,她曾经和父皇相约,无论怎样都要白头偕老的。父皇当时本就已经懊恼不已,他费尽心思想要求得一个善果,结果却……”

“他正不知如何去面对母亲,母亲就已经绝决的离他而去。有时候爱之深,但会恨之切,所以他一怒之下,便废了母亲为庶人,更是迁怒韩家,觉得都是他们想不开自尽,害死了母亲。甚至他对哥哥也不再像以前那疼爱,如果不是为了立他为太子,又何至于弄出这一堆伤心事出来。”

“那一段时间,父皇很是有些浑浑噩噩,大臣上奏说该立一位新后,他便丢给他们去办,因为在他心中谁当皇后已经无所谓了。对后宫的事他也懒得再管,因为他的放任自流,我哥哥也被人不明不白的害死了,当时我们兄弟俩从御花园一处假山经过,忽然一块巨石落了下来,本来我也差一点逃不过,可是在最后一刻,哥哥用力把我推开……”

“哥哥的死终于让父皇有了一点反应,他震怒之下,严令彻查,因为查了半天也没有结果,父皇干脆来了个后宫大清洗,但凡有一点牵连的统统杀无赦。最后他的后宫就只剩下了那五位妃嫔。”

“可是一切都晚了,他就是杀掉再多的妃嫔,也换不回哥哥的命,也让我们父子渐行渐远……”姑婆的那个诅咒,可真是准啊,他父皇的一生还有他的前世,可不就是这样既无缘与亲情,也无缘于爱情,孤家寡人,寂寞一生。

“阿筝,如果不是因为想要娶你,恐怕我永远都不会主动向父皇求助,没想到却是因此而打破了阻隔在我们父子间的这层坚冰,消弥了之前的种种误会。”

“其实父皇并不希望我们在一起,因为姑婆的那个诅咒,他觉得你们洛家和我娘的外家一样都是握有兵权的外戚,他怕同样的悲剧也落在我们身上。”

“那你为什么还要娶我?”洛筝越想越觉得她前世和秦恒他娘的命运何等相像,这都祸害过她一次了,这辈子还不肯放过她。

“因为姑婆的诅咒是可以破解的,我问过清玄道长了,他说我姑婆在临死之前曾经又加了一句,除非有一秦家男子能够不为权力、地位所动,甚至超越生死、献出生命,甘愿为所爱女子、为真情付出,那么这个诅咒就可以破了。”

“而我愿意为你做到这一切!”

“阿筝,我不会让父母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也不会让前世的悲剧重演,秦恒默默的在心底又加了一句。

洛筝忽然想起,前世的新婚之夜在喝合卺酒之前,他也是对她说过类似的话的。只是他当时声音太低,说得太过含糊,她没听清,只听他说“做我的妻子,就要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像……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