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7.花灯(2 / 2)

加入书签

实则每天囿于一个小隔间处理各种文件资料,跟缝纫工在一个缝纫机上处理着各种针线布料,实质上没什么区别。

而且还起早贪黑。

社会地位也处在底层,都是给别人打工,拿的工资能不能养活自己还是个问题。

有次,音乐总监工作的比较晚才回去,跟出租车聊天时问了句:“都夜里两点了,你为什么不去夜场等生意。”

司机笑道:“这你就不懂了,这个点夜场也接不到什么生意了。晚上下班最晚的,其实就是在这些写字楼里工作的白领。”

工资在各自的时代相差不了多少,做的事情的强度相差不了多少,只是披了个白领的外皮罢了。

在回去的路上,于跃思考了很多东西,他现在最想要的还是音乐方面的资源,也不知道李静什么时候能够给他机会。

想到李静,于跃考虑着这两天要不要去她那拜个年,毕竟这几个月李静对他也颇有照顾,去一趟也好表明自己的谢意和心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好在于跃还生活在九十年代的尾巴,家家户户都要放烟花鞭炮,每到元宵节时,孩子们还都拿着、推着或者拉着各种手工制品的花灯,在大街上闲逛。

于跃心血来潮,就帮着小侄子们一起做了几个花灯。

花灯的骨架是薄薄的竹片做的一个长方体,上面用小竹枝吊着,周围糊上了一圈半透明的窗户纸,中间插着根蜡烛。

很简单的花灯。

于跃一连做了四个,然后让他们自己在上面涂鸦。

等花灯彻底完工后,小孩子们也兴高采烈的向大人们炫耀着自己手中的成品。

秦淮河夫子庙的花灯展,是金陵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

每到元宵节,这里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人山人海。

也是小孩子们和情侣们的天堂。

所以于跃并不想去看什么灯展。

对他来说,从小到大,花灯早看腻了,早就没有什兴趣了。去那里要么就是吃狗粮,要么就是一大群的熊孩子吵吵闹闹的。

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当元宵节的夜晚来临时,孩子们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将花灯里的蜡烛点着。

拍手欢呼。

无忧无虑。

于跃是真不想去灯展,奈何被亲戚们强拉着过去了。

当他们到时,夫子庙的灯会上,已经满是绚烂的花灯,如一颗颗明珠,连缀在夜色当中。

看着夫子庙人山人海,于跃连进去的欲望都没有,所以找了个理由一个人去秦淮河边优哉游哉地逛了起来。

即便是在外围,人依然是络绎不绝,而且人手一个花灯。

只有于跃两手空空,显得特立独行。

这样也好。

于跃想着,自己没有花灯,就可以躲在灯火阑珊处,看看金陵的人生百态,体会这种孤独的心情。

回去之后也可以写写“小作文”。等自己成为知名歌手以后,这些小作文就可以派上用场。

比如某位导师问: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写出这首歌的。

自己就可以回答:在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一个人站在秦淮河边,看着来来去去、笑逐颜开的人群,自己的心情如何如何,所以灵感迸发,写出了xx歌曲。

于跃的抽屉里已经写好了五篇“小作文”了,并且时常拿出来看看,以防忘记上面的内容。

走着走着,于跃就看到前面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似乎在计划着什么。

于跃走近了,才发现这些人手上都拿着样子比较奇怪的灯笼。询问之后,于跃才知道他们是金陵大学的学生,相约在元宵节这天,一起在秦淮河边放飞孔明灯的。

哎,还是这帮大学生会玩。

随着烛火点燃,每当有孔明灯飘起,便会有人双手合十,默默许愿,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祈福和愿望,都寄托在一只小小的灯上,送到神仙境地。

以求自己能够实现愿望。

一时间,天上地上,处处都是灯火闪烁。

难得能够见到这样的场景,于跃也是心情澎湃,他幻想着如果哪一天自己成名了,成为了一个人人喜爱的歌星,他也要组织自己的粉丝一起放飞孔明灯。

那场景该多美。

然后第二天,全国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上,都刊登着于跃的照片。

某于姓的明星,组织粉丝团在紫金山放飞孔明灯,引起大火,将紫金山烧成了光明顶……

而在半个月前的春晚上,于姓明星还在春晚上演唱了一首他自己的新歌——《冬天里的一把火》。

一曲成名。

据专家学者们分析,这是一场有预谋的纵火案。

……

放孔明灯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真的想放,也要到荒无人烟、或者海边一类的地方去放飞,不会引起火灾,危害他人。

不过眼前的场景却是满吸引人的,引来了很多路人的围观。

张月明和米奕甜这对活宝同桌也在附近,两人相约来看灯展,碰巧看到放飞孔明灯的这一幕,连忙赶了过来。

此刻,米奕甜双眼已经装满了星星。

这场景太浪漫了!

米奕甜发誓,以后哪个男孩要是带她去放飞孔明灯,她就嫁给谁!

可跑到一半,米奕甜忽然停了下来,指着一个方向问道:“那个人是不是于跃?”

张月明一看,我勒个擦,还真是。

这么巧!

刚想过去打招呼,就看见米奕甜掉头就跑。

张月明:……

连忙追了上去。

你跑个锤子啊?

于跃看着慢慢远去的孔明灯,忽然有点意兴阑珊。

所以调转方向,准备回家。

却隐约看见有两个熟悉的背影,越跑越远,消失在远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