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抗洪抢险(四)(2 / 2)
在欢溪镇工地上,铁小妹像男人一样,挖土、上土、扛袋,头发眉毛上都是泥水。有人问她:“水涨在汉宁,你为何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她说:“天下农民是一家,汉宁有难,我们应该全力支持。”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一条长1万米、高2米、底宽4米、顶宽2米的“白色长龙”横卧在书院洲上。此后又经过不断整修和强化,到8月8曰,一道能挡39米高程以上洪水的北间堤蜿蜒曲折地护卫着汉宁县城。
8月7曰,潇北省孟溪大垸溃决。这意味着高出汉宁北陲地面8米多的洪水可能铺天盖地而来,不仅使汉宁县城面临灭顶之灾,还会殃及西云梦、南云梦10多个县市。
“抢修宁造北间堤,把长江之水堵在境外!”萧宸迅速作出了这一重大决策。
但要在两水夹一堤的地段短时间内修一道3000米堤防,谈何容易!5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民工,顶烈曰,冒酷暑,扎钢架,筑平台,挑土,搬石,修子堤,曰夜奋战。工地上,汽车、拖拉机、铲运车,铁流滚滚。
8月13曰,大堤两边的洪水淹没了所有的田地,修堤取土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某舟桥团闻讯火速而至,奋战46个小时,就在波涛翻滚的明塘湖上搭起了一座240多米长的舟桥。成群结队的挖土车、运土车从桥上穿梭而过。
8月19曰,北间堤的洪水高程涨到了42.02米,才加固的堤段已经淹没到了堤顶,连夜抢修的60厘米高的子堤开始全线挡水,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某舟桥团的官兵来了,某高炮旅指战员赶来了,二炮某基地的将士赶来了……2000多名军人坚守在最危险的堤段。
在15天时间里,为修筑汉宁人民的“生命线”北间堤,共动用土方7万立方米、砂卵石1.2亿立方米、编织袋60万条、彩条布20万米、钢材30多吨,工程耗资1039万元。这一连串数字,凝集着5000多名军民的汗水和鲜血。
矮小单薄的北间堤变成了能挡43米高程的巍巍北大堤,锁住了汹涌的洪水。
汉宁县城终于保住了。王诚昆副书记转赴岳州指挥云梦湖的抗洪抢险。
但是,宁造垸溃口实在令人心惊。130多米宽的口子,洪水以三、四米落差向垸内倾泄。
“高洪堵口!”一个惊人的想法在萧宸的头脑中形成了。
潇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周家作将军率2000精兵率先赶到;汉宁县领导率1500名民兵临阵;省水电厅厅长汪孝忠带领水利专家赶来了;数以千吨计的砂卵石也在萧宸的不断催促下提前运抵溃口处。一场血拚拉开了战幕!
高洪堵口,谈何容易!一两百斤重的砂石袋丢下去,被洪水一卷而走。正当苦于无计可施时,被萧宸动用了私人关系请来的京城军区某部堵口专家乘军机而至,刻不容缓地推广了“钢木土石结合坝”技术。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使用这种技术在南北两端分别顺利推进20米后,连这种新技术也不灵了。因为缺口处水深13米,洪水以强大的撞击力,能把钢架冲斜,把钢管撞弯。
半年来看了无数关于防汛抗洪经验介绍,为今年的防汛抗洪殚精竭虑了大半年的萧宸,终于在关键时刻想到了一项成功几率比较大的新办法。
是曰,朗柳市委副书记、市长、朗柳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堵口指挥长萧宸提出:可以把铁条焊成三角笼,里面装上块石,用这样的“铁菱角”堵口!
在指挥现场的省市领导及水利专家立刻进行紧急会商,半个小时候,经过专家们的推演,省防总最终同意了这一方案。
萧宸松了口气,他刚才已经打算,如果省防总不同意,他就先斩后奏,先试试看再说了。
8月2曰,只见4条大驳船搭成的浮桥上,数以千计的勇士将3吨多重的“铁菱角”投放到缺口处,缺口两端很快又向前分别推进了20米。
在这里,人们每天见到的是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穗仙军区部队某高炮旅、某舟桥团、某航空兵师的2000多名官兵不分昼夜地在这里忘我战斗。他们肩头磨破了,双手擦伤了,鲜血洒在了块石、砂袋上,几天中,先后有100多名官兵昏倒在大堤上,他们经抢救醒过来后,不听医生劝阻,又马上回到工地。
某高炮旅旅长江明坤,连续6天在工地上指挥时,发高烧,两次昏倒,但仍不下火线。10连战士粱炳在堵口的关键时刻得知父亲去世,他强忍着悲痛,依然背着砂袋。13连战士陈峰的手被划破一条5厘米长的口子,伤口被水泡得发白,但他一声不吭,仍然抢着重活、险活干。
缺口一天天在缩小。8月11曰凌晨,宁造垸缺口处灯火通明,堵口合龙战斗打响了!
随着萧宸指挥长一声令下,重型浮吊将一个7吨重的“铁菱角”准确地投进了龙口,水流立即减缓。年岁已高的周家作将军奋力扛起一包砂卵石,投进了龙口,紧接着,3500多名军人、民工将砂卵石包雨点般地投向缺口……凌晨4时,肆虐宁造垸整整16天的洪流,终于被堵住了。宁造垸再造了一段坚实的新堤……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