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 2)

加入书签

听他言语托大,几人反而住脚,其中一个年岁大的门人抱拳问道:“你是何人?”

“姓张名仪,找你家主子来的,叫他出来迎客!”

门人打个惊愣,扫一眼众人,又将张仪一番打量,拱手道:“先生可知我家主公是谁?”

张仪大笑几声,朗声说道:“不就是姓苏名秦吗?”

“先生可有名帖?”

“有有有。”张仪从袖中摸出一帖,递了过去。

门人看过,抱拳道:“请先生稍候,待小人禀报主公,再来相迎。”

门人进去,不一会儿,复走出来,对张仪打一揖,将名帖递还:“这位先生,实在对不起,主公昨夜进宫,一宵未归,请先生改日再来。”

“哦,他进宫去了?”张仪愣怔半晌,方才说出一声,接过名帖,缓缓沿来路走回。

第二日,张仪再去相府,递上拜帖,门人进去后复出,递还拜帖,揖道:“相国昨日未回,请先生过几日再来。”

“他哪儿去了?”张仪问道。

“不瞒先生,”门人走近一步,悄声说道,“听说是陪君上前往鹿苑行猎去了。”

“他几时回来?”张仪显得急了。

门人摇头道:“这就说不准了。陪君上行猎,少说也得三日五日。”

苏秦不在府中,再急也是白搭。张仪在原地愣了一时,连叹数声,悻悻踏上归路。

如是又过七日,张仪身上无钱,如坐针毡,天天打探,终于从店家口中得知,相国大人回府了,急去拜谒。

门人揖道:“相国是回来了,先生稍候,小人这去禀报。”接过张仪拜帖,转身进去。

张仪在门外候有足足一个时辰,门人方才小跑着出来,喘气揖道:“让先……先生久……久等了,实在对……对不住。”

张仪急道:“你家主公呢?”

“主……主公正……正在会客,听说是韩……韩国使臣,正在商……商议大……大事。在下禀……禀过,主公收下拜……拜帖,约先生明……明日辰时再……再来。”

张仪怒从心起,喝道:“什么大事?你速报苏秦,就说是我张仪到访,让他出门迎接!”

门人急忙揖道:“小……小人不……不敢。小人恳求先生这先回……回去,明日复来。”气略匀一些,双手呈上一只牌子,“这是报牌,明日辰时,先生若带此牌,就无须禀报了。”

张仪连跺几脚,却也徒唤奈何,接过报牌,恨恨地回转身去。

其实,这些日来,苏秦既未接待韩使,也未陪赵侯去鹿苑行猎,而是天天坐在听雨阁里,听贾舍人讲述楚国政治及张仪在楚的故事,这阵儿正讲至昭阳如何设计陷害张仪,听得苏秦两眼发直。

贾舍人讲完这一段,端茶润口。

苏秦将和氏璧一事的细节从头至尾回想一遍,闭目思虑有顷,凝眉问道:“纵观此陷,大处虽有疏漏,细节上却是一气呵成,并无一丝破绽。听闻昭阳是个粗人,何能想得如此细微?”

“是陈轸设的局。”舍人小啜一口,咂下嘴巴,缓缓说道,“陈轸受秦公委派,已在楚地蹲守两年有余。逐走张仪,是他的诸多功劳之一。”

苏秦轻叹一声:“唉,列国君主,唯有秦公是个大才。有雄图远略不说,还能知人善任,谋事有条不紊。此人若进鬼谷,愿受先生一番指引,天下昌平,也或指日可待。”

舍人抱拳道:“苏子动辄想到天下昌平,实令在下敬佩。”

“贾兄这是不了解在下,”苏秦苦笑一声,“在从咸阳回窜的路上,在下可不这么想。在轩里的破草棚里拿锥子刺股之时,在下也不是这么想的。”

“哦,那时苏子所想何事?”

“那时在下只想自己。想的是,在下说秦为何挫败,在下又如何方能逆势突起,成就此生辉煌。”

贾舍人点头,问道:“苏子又是何时以天下为念的?”

苏秦想起琴师,想起他的绝唱,不禁黯然神伤,垂头默哀一阵,几乎是由喉咙里挤出一句:“是听了一个人的琴声。”顿有许久,又蹦出一句,“他弹得真好,堪称天下第一琴。”

贾舍人正欲倾听下文,苏秦却是苦笑一声,转过话头,抱拳道:“不说这个了。听闻与张仪一道的还有一位姑娘,她是何人?”

“是他夫人。”舍人应道,“此女是吴国前大夫公孙雄后人,其父公孙蛭为雪先祖之仇,与越王无疆对决,同归于尽了。”

“哦?”苏秦大感兴趣,“她叫什么名字?”

“公孙燕,天生体带奇香,小名香女。香女聪明伶俐,一身武功,且心地良善,不但是个好夫人,更是一个奇女子。”

“好啊!好啊!”苏秦连赞数声,“贤弟有此艳福,喜得佳偶,在下这也宽心了。”

贾舍人怔道:“哦,苏子缘何独喜此事?”

“因为在下欠他一个女人。”

贾舍人正欲刨根问底,家宰袁豹进来,禀道:“主公,在下收下张子拜帖,约他明日复来。张子暴跳如雷,跺脚走了。”

贾舍人笑道:“苏子如此待他,莫说是张子,纵使在下,肺也让你气爆了。”

苏秦亦笑一声:“贾兄,真正的好戏,尚未开场呢!”转对袁豹,“明日诸事,可否齐备?”

“回禀主公,”袁豹禀道,“都齐备了。自辰时到午时,在下排得满满的。”

“舞师来没?”

“来了。邹兄引他们收拾场地,这阵儿正忙活呢!”

“好!”苏秦思忖有顷,复抬头道,“秦人那儿如何?”

“一切照旧,不过,前日又来一个贵族,樗里先生对他甚是恭敬。”

苏秦转对贾舍人笑道:“是公子华来了。听说此人一直守在大梁,两眼盯在孙膑身上,此番秦公却派他来,看来已知张子到此,这是志在必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