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工业转型(2 / 2)

加入书签

这个计划在曰本政斧内部引起了分歧,有的认可这个方案,认为必须以优势兵力来打这场战争,一举扭转之前的颓势。

但也有不认可的,不认可的一方认为华东自治政斧控制了中国七个省,拥有一亿六千多万人口,和他们比兵力的话,华东自治政斧完全可以动员出比他们多两三倍的兵力。和华东军比兵力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支持一方又认为,华东军虽然能动员更多的兵力,但兵力质量上明显比不上他们,毕竟华东自治政斧根本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后备役体系。真正比起动员能力,曰本还是占优的。

然而不管是支持方还是反对方,都不认为这次会输。

这次大曰本帝国可是很认真的,加上背后有英国的支持,美国虽然态度暧昧,但却也在给他们销售军火。

这样还会输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大曰本帝国的陆军是天下第一的。

不过双方把投入战场的兵力扩大到如此成对,这意味着这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决战,还是不可轻心的。

此时曰本经济还算是有所回暖,受一战影响,曰本工业也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只是相比中国的发展势头来说,没有那么蓬勃,因为曰本的产品在市场争不过中国商品。

不过曰本却接到了许多订单,这些都是协约国发来的订单,曰本开始发展订单经济,自然曰本政斧的财政也宽裕了许多。

加上英国的贷款支持,此时曰本应对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任何经济上的顾虑。

……进入十月,秋收也来临了。

月初,夏钧拿到了9亿点积分,自从华东军在山东战场打了胜仗,七省民心增长到了5.8的程度。

这场战争打得值,就算是过程中丢了大量的炮弹下去,同时还花费了近两亿元的军费。

但却使得华东自治七省民心大涨,这对夏钧来说实在是划算的买卖,只要七省民心涨了,这就等于财富。

28个师的装备,夏钧直接从兑换平台上购买了大部分,这些装备全部从港口运来,然后入库。

这些装备花费的了两亿多点积分,装备中主要以高端装备为主,包括两个榴弹炮师的装备。

华东军将建成4个榴弹炮师,其中一个师装备的是203mm榴弹炮,最大射程可达到18000米。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华东军要再打一次漂亮的大胜仗,一切投入都是具备高额回报的。

另外七亿点积分,夏钧则投入到了扩大军工和扩大工业发展方面。

军工以火炮制造厂、战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炮弹制造厂的扩建为主,夏钧很爽快的投入了三亿点积分进去。

剩下的三亿点积分,则投入到光学器材制造、汽车制造、建材制造、电器制造、船舶制造、钢铁制造、高科技农业等行业之中。

这些行业才是未来真正的支柱产业,其中以高科技农业为当前的投入主体。

先确保农业上的霸主地位,以冲击各国经济。

其他方面的投入,主要是以合股的方式向企业家们提供先进设备,目前华东自治七省的工业已经开始转型,从轻工业向重工业上发展。

以前重工业都是华东集团所涉及的,那些民间资本基本上都是经营轻工业,很少有经营重工业的。

这对整个国家来说不是太好的状况,因为缺少民营资本涉及重工业,重工业的活力将变得很低。

华东集团垄断这些行业的话,会使得这些行业变的僵化。

华东集团虽然是夏钧的产业,但他还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重工业领域的,以此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局面。

在实业家俱乐部当中,夏钧提出工业转型的步伐时,众多企业家响应他的号召,开始将产业向重工业上倾斜。

此时轻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很显著的发展,最为显著的就是纺织品方面,去年棉花产量激增,让中国纺织业进入了一个高度竞争力时代。

至于那些生活用品、小商品方面,夏钧在这上面的投入基本上完成,机械制造厂已经能够制造先进的设备。

同时每个月,这些行业都会递交行业报告。

如果行业竞争力显得低了,那么就可以申请到技术援助,这是夏钧每个月需要支出一项,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项目。

本来对于进入重工业领域,民间资本还是有一些顾虑的。

毕竟重工业是华东集团的天下,华东集团垄断了99%的重工业,谁都知道华东集团是夏钧的企业。

加上华东集团对他们发展轻工业也甚是照顾,自然没有谁愿意往重工业当中挤,不过此时夏钧亲自鼓励他们进军重工业,这些企业家消除了顾虑,考试向重工业进军。

之前这些实业家所涉及的重工业,也就是一个机械制造业,此次却是全面的开放各种行业。

经过三个季度的发展,此时华东七省的企业家们,已经积累起了一笔不小的资本,已经有能力开始转型。

至于华东集团,更是因为这次欧洲战争赚得一塌糊涂,大部分主要作战物资都是华东集团生产的。

而就出口这些作战物资方面,华东自治政斧是进行集中管制的,不是谁想出口给谁就可以。

而是由政斧进行集中管理,卖给谁政斧决定,从中政斧也要收取一笔高额的出口税,不过企业依旧利润十足。

华东自治政斧自然也是极为赚钱,因为进入了世界大战的时间段,以至于税收不断的增加。

就前三个季度,政斧税收只有十三亿,而最后这个季度,税收已经涨到了四亿的恐怖程度,而且这个季度只过了一个月而已。

政斧现在这么多钱,明年的财政将往内部建设上倾斜。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