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我心当如量天尺,量天量地量众生(2 / 2)

加入书签

亿万富豪有他们幸福吗?

地方大员有他们幸福吗?

很难说。

所以在方天看来,枫林佣兵团有两条路。

若是欧文可堪造就,并且团里也有不少英锐挺拔的兄弟,那就将其发展成大树,树大树高了,固然招风招忌,但是同样也能吸纳到更多的阳光雨露,活得更加纵意自在。

若是欧文不堪造就,那就让枫林就这么地下去,不向高处发展,而向纵深延伸,成长为盘根错节的灌木丛,一点都不招风,但是绝对稳固。

就像许多高山或者沙漠植物一样。

其长在地面上、呈现在众人视线中的部分,很是矮小不起眼,但是深挖下去,才会发现,它们的地下部分,足是它们地上部分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长。

这么地,身在下游,不动声不动色实际却又悠闲自在地过着衣食无忧的小日子,也未必不是一种选择。——虽然这种选择,有着极大的先天不足。

方天的前世,便是这样。

这一世,开始时虽是迫不得已,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是已经领略了这条道路上某些滋味的方天,就算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也不会再走前世的那一条路了。

什么滋味?

不是万众瞩目,不是权柄在握。

而是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一点点彻底掌握自身的心灵,又一点点彻底向世界开放自己的心灵。

既独立着,又开放着。

独立的时候,我即一圆满之小天地,开放的时候,我与外界之大天地融和不二。

这点,是前世的那条道路,不能带给他的。

这个时候,方天又想起了一句话。

一句来源于前世的,他在这个世界说过,并给他带来了一段奇遇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北宋一个叫张载的人说过的话。

前世时,方天先是知道了这句话,然后才知道了张载这个人,并由这句话而敬佩着这个人。

这一世,具体地说,现在,方天仍然敬佩着这个人。

但在这个人和这句话的关系上,却已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什么看法呢?

一句话,四个字。——大而无当!

再明白点说,这句话虽是由张载所言,但是他这个人撑不起这句话,他没有将这句话“立”起来的那个分量。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点,他做到了哪一点?

退一步讲,他提出了哪一个具体的不与世而移的丰足体系和设想?

没有!

一个都没有!

所以,这句话只是这句话,而这个人,也只是这个人。人与话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

张载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但那种程度的了不起,与这句话的了不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如同天堑般的鸿沟。细究此人与此话,不过是,天地有至理,经此人之手而出,此人只是一个中转,如此而已。

或者说得好听点:天地有至理,偶借贤人出。理可曰至大,人只是中贤。

中国古代有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何为不朽?

不因世而废,却又能与世而移。

以方天现在的眼光看去,在他有所了解的前世几千年华夏人物里面,能称得上“立”的,老子算得一个,孔子算得一个;蜀相算得一个;秦皇算得一个,某位被方天在此世篡改过词作的大boss算得一个。

还有一个,不,最后这只能算得半个,那就是衰到了相当程度的杨二。

按前世某些小说中的说法,杨二就是个典型的“以力证道”的人物。

然而很遗憾,此君开天未成,结果灰灰了。

但是他的“道”,被继承了一下。

所以算得并只能算得半个。

……

夜风送爽,夜露送凉。

似乎是受到这风露的吹拂和滋润,方天脑海中,那如无边苇絮的思绪渐渐凝聚,终又是形成一滴清露,滴落在方天心思。

我有一个贯穿一生的目标;

我对这个目标有着深心里的认同、向往和自豪;

我将始终在通向这个目标的道路上行走着,哪怕速度很慢,哪怕永远也到不了。

这便是那滴清露。(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18wenku.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