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2)
于是,蒋延嗣放弃了快要毕业的明算、明经,开始学习武举、军械,继而转学兵科战法。
而百里无忌的第二次招募新兵时,蒋延嗣便应召投笔从戎。
不但如此。蒋延嗣还准备从金陵赶往巴东,将朱贵超和自己的弟弟蒋延昭二人一起拉入了从军之路。
在蒋延嗣心中,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战场上,有个贴心的人在身边,总比六亲无依强得多,更何况,朱贵超的拳脚是他一向所佩服的。
蒋延嗣很聪明,刚从军就已经开始想着要为自己培植班底。
当蒋延嗣回家将从军之事告诉父亲和爷爷时,蒋家的地震可想而知。
但此时的蒋延嗣心性已经成熟,就读金陵学府的三年时间,让他彻底地成为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这与百里无忌对金陵学府的课业安排有着不少关系,更与徐世铭的暗中自作主张有着切实的关联。
年轻人总是最容易被煽动的,因为年轻人不世故,没有阅历,不象成年人那般瞻前顾后,理不象成年人那般沉稳。
他们最具有可塑性,这也是百里无忌希望重建一代人的原因所在。
蒋延嗣并没有被其祖父、父亲吓倒,他跪在蒋季良面前,仅仅说了五个字,就让蒋季良闭上了嘴。
那就是“我已入军籍”。
入了军籍,想要反悔,除非伤亡和退役,否则就是逃兵。
逃兵不但要死,而且串连家族。这个罪过是蒋季良不敢担待的。
蒋季良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寄托着他毕生念想的长孙,心中万分失望。
木已成舟,蒋季良心想,还好家里还有一个孙子,如今也已经长大,既然蒋延嗣自甘堕落,那么就将蒋延昭捧起来,也一样能继承家业。
可朱延昭比蒋延嗣小两岁,自小就生活在哥哥的光环照耀之下,唯蒋延嗣之命是从,甚至蒋延嗣比父亲更为听从。
当蒋延嗣悄悄告诉蒋延昭,让他随自己一同从军时,蒋延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二人出于对蒋季良的敬畏,只是约定,等蒋延嗣离开时,以送行为由头,到时一并赶赴金陵。
而朱贵超从乡勇兵营就与蒋延嗣交好,本来就有从军之念,蒋延嗣此来,便一拍即合。朱彭亮虽然心痛自己的孙子,但却与蒋季良不同,他自己就是个粗人,却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唯一的要求就是,朱贵超必须完婚之后,才能从军。
蒋季良难得听见朱彭亮说出如此有理的话语,这两孩子从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也许成婚还能为家里留个骨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