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节骆宾王(1 / 2)

加入书签

“你以后要分清楚人才行!那些人是可以利用的,那些人是要做一辈子朋友的,不能把自己活成独夫,等到将来老了,你会发现自己无比的孤独,到时候就算你站在最高处,也会觉得了无生趣,一定要记住。

既然你一心想要重建白玉京,师父不反对,你喜欢那就去玩,师父再对你说一次,白玉京不存在,所以你可以穷尽自己的想象去幻想你的世界,再把它活生生的构造出来,这其实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万万不可将白玉京看得比自己的生活还重要,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建立白玉京,游戏和生活毕竟是两回事。”

说完这些话之后云烨有些伤感,孩子们现在长大了,都有自己的心思,小武现在根本就是入了魔,整天想的事情就是白玉京,总想从自己这里知道白玉京的细节,云烨开始还把它当做是女人的好奇心,胡编乱造了一些故事讲给她听,谁知道她现在就是在根据自己讲述的那些事情来构建自己的白玉京。

不管云烨在如何的哀叹时光如梭,日月星辰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在运转,上元节依然如期而至,整个长安再一次陷入了流光溢彩的时刻。

今年的大唐可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远洋的船只带回来大量的异族的奇珍异宝,边关的将士也送来无数的捷报,大唐如今已经不太在意万国来朝了,因为实在是凑不齐那么些属国来朝拜李二,找一些土著过来凑热闹还不够丢人钱,北海的回鹘人躲得找不见,北庭都护府的大将军孙仁师想要找些地道的异族美女献给皇帝,让她们在上元夜歌舞一番都没有办法完成,以至于被老程他们誉为废物,几乎可以和长安的四大废物相媲美。

云侯的马,大将军的刀,洞庭湖的水军,十六王的腰。这就是最新的四大废物,云侯的马珍贵异常,但是却不是拿来骑乘的,洞庭湖的水军只能在湖上来回的转圈子,没有半点的作用,运点粮食都会被风刮的翻掉。清平世界里没有战乱却报损三百余,已经被全天下人痛斥为废物。

至于大将军的刀这个典故出自骁卫的大将军梁建方,他曾经在青楼上抚摸着自己的横刀,说这东西已经成了废物,再无痛饮人血之时。

十六王悄无声息地回到了长安,被长孙安排着住进了十六王宅,从此关门闭户销声匿迹,百姓们当初还在期望十六王能在西域拓土开疆,如今灰溜溜的回来,已经变成了无能和废物的代名词,人们走过十六王宅,都要吐口唾沫,认为是他们折损了大唐的赫赫天威。

长孙可不这样看,笑眯眯的接受了十六王的朝拜,不等李二开口,就嘘寒问暖的,当着百官的面,下了自己的旨意,从内府拨款银币三十万,赏赐给了十六王。

李二却黑着脸一言不发,夫妇俩将红白两张脸皮演绎的传神之极,不论是赏赐宅院也好,赏赐银钱也罢,他们的王爵确确实实的从皇家玉牒上消失了,宗人府也没有了对他们的记载,如果不出意外,这该是他们最后一次目睹天颜。

李元祥肥硕的身子早就不见了,如今枯瘦的像个麻杆,嘴唇哆嗦着想要哀告一番,但是在李二鹰一样的目光下败退下来,捧着皇后赐予的房契,地契,还有银钱的凭证,嚎啕大哭着离开了万民宫。

百官依旧笑意盈盈,互相拱手恭贺新年,权当没有看到这一幕,而一些进京的藩王,却各个心惊胆战,脸色难堪的不能再难看了。

出去大半年被风沙快要吹成黑人的长孙冲呲着白牙向云烨祝贺,云烨同样拱手祝贺,既然大家现在又有了往来,面子功夫还是要做足的。往年从不缺席的长孙无忌,今日抱恙在身。

李二一声令下,万民宫上盛大的酒宴开席了,无数美丽的宫女端着各色佳肴美酒,以及鲜果从大殿的两边鱼贯而出,顷刻间,大殿上就变成了酒香四溢的场所,李二一声“饮胜!”群臣山呼回贺,酒过三巡,大唐的乐官一声清喝,四周鸦雀无声,谁都知道《秦王破阵乐》就要开始了,虽然已经看过无数遍了,群臣依然兴致勃勃,充满了期待。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这几句歌词一出,云烨就知道李二终于把这首《秦王破阵乐》弄成了,他的闲暇时间几乎都消耗在这上面了,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同时有大型的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和文舞相对的就是武舞,《秦王破阵乐》就是标准的武舞,一百二十八位乐工,穿甲持戟在大殿的中央旋转自如,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杀气,却也雄浑阔大。

云烨好不容易坚持到那几面巨大的牛皮鼓不再振聋发聩,一个年轻的身影却出现在大殿的中央,很年轻,却戴着官帽,稚嫩的声音却带着北地的口音,云烨笑了一下,卢照龄终于开始了自己光耀的少年时代。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